該噸位段產品特點是:經濟型重卡。
此種產品大多從中型車上跳過來,基數很大。
1215噸,這個標段是競爭密集段,也是重卡領域眾多生產廠家的集中段。
15噸以上,目前仍是斯太爾三家的集中段,陜汽、泉城重汽和重慶紅巖,擁有為無可置疑的優勢。
現在德隆把陜汽和重慶紅巖拿到手,直接占據了15噸以上重卡53.8的市場份額。
而且陜汽還是華夏軍車的唯一指定單位,占據95的軍車市場。
控股陜汽和紅巖后,湘火炬直接以12的重卡市場份額,成為僅次于一汽和東風的存在。
更關鍵的是。
湘火炬不只是重卡整車領域的探花郎。
他還掌控了一條湘力發動機法士特齒輪漢德車橋的黃金動力鏈。
老司機都了解:車、廂、橋,是汽車的關鍵總成。
湘火炬通過不斷并購和發展,擁有了華夏最大的變速箱公司法士特,以及頂尖的車橋生產商漢德車橋。
湘力發動機雖然遠不如濰柴,但好歹也是二線廠商。
可以說,在華夏重卡領域,除了一汽、東風、泉城重汽和福田四家外,其它卡車企業基本都要看湘火炬的臉色。
甚至這四家也要從湘火炬買配件。
通過這一系列并購。
2003年擁有陜西重汽、重慶紅巖、東風越野車有限公司、法士特齒輪、株齒、綦齒、漢德車橋等三十多家整車及零部件企業的湘火炬,銷售收入突破百億華夏幣。
整個華夏汽車行業能跟湘火炬相比的只有兩家。
一汽和東風。
三家的營收都在110億華夏幣左右,相差并不大。
可以說,現在的湘火炬是毫無疑問的華夏汽車三巨頭。
&t;divtentadv>湘火炬也是德隆集團實業資產皇冠上的明珠。
國內外大大小小幾十家企業都覬覦著這個衰落的巨頭。
徐良收購德隆,最大的目標也是湘火炬。
說實話,徐良很佩服老唐這個人。
不管德隆進入哪個行業,瞄準的永遠都是第一。
三巨頭?
嘿,tui。
爺爺要當老大!
所以,進入03年后,湘火炬的擴張仍舊如火如荼。
而且一上來就是大手筆。
5.8億華夏幣收購了華夏航天華晨汽車有限公司75的股權。
那這個航天華晨到底是何許人也?
為毛這么貴呢?
這里就不得不提高傲的大冤種法國汽車巨頭雷諾。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先進入華夏市場的大眾汽車在這里賺的盆滿缽滿,羨慕壞了一眾世界汽車巨頭。
本田、豐田、通用等汽車巨頭一股腦的涌了進來。
雷諾也是其中之一。
1993年,生產萬山和江北兩個品牌的輕型車和重型越野車的三江航天集團,與雷諾合資在孝感建立三江雷諾項目。
引進雷諾“塔菲克”豪華面包車等系列車型,項目總投資9800萬美元,年產4萬輛輕型汽車。
雷諾的技術實力不比德國人差,塔菲克在歐洲也是一款成功的車型,整個合作看上去前景光明。
但驕傲的高盧雄雞在務實方面,顯然遠不及德國人。
不信任華夏工業的質量,一直不愿意把產業鏈本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