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就是塔菲克75以上的零件,要從雷諾歐洲工廠萬里迢迢的運過來。
高昂的運費和人工成本,導致塔菲克商務車價格居高不下。
相比之下,華晨海獅的價格只有四五萬左右。
雖然在舒適度和質量上不如塔菲克,但皮實、便宜,客貨兩用的海獅無疑更受歡迎。
巔峰時期,一年就能賣出6萬輛。
相比之下,八年賣了4000輛的三江雷諾,直接被爆成渣渣了。
曾經的金鳳凰現在變成了草雞。
作為控股方的三江集團也打起了退堂鼓。
恰巧這時候跟三江雷諾打擂臺,迅速壯大起來的華晨找上門來。
一個想賣,一個想買。
雙方一拍即合。
2000年底,華晨與華夏航天科工集團達成協議,將科工集團旗下的中國航天汽車工業總公司重組,改制為中國航天華晨汽車有限公司,雙方持股比例各為50。
但管理權完全交給了華晨。
從此。
雷諾的這個混血女兒就成了華家婦。
塔菲克車型也進入了華晨的營銷渠道。
不過區區一個塔菲克車型,連三江雷諾項目4萬產能的十分之一都滿足不了。
一心做華夏乘用車老大的華晨當然不甘心如此。
所以積極跟法國雷諾聯系,希望改進生產線的同時生產雷諾旗下的甘果車型。
本就看好華夏市場的雷諾自然千肯萬肯。
經過上次的失敗后,雷諾也不頭鐵了。
爽快的同意了塔菲克車型供應鏈本地化。
豐富的供應鏈正是華晨的強項,所以塔菲克直接降價6萬元,引起轟動,并在短期內造成了塔菲克的熱銷。
同時生產線改造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甘果車型的引進也到了臨門一腳。
就在一切都前途光明的時候,華晨出事了。
歷史原因。
這時候很多知名企業其實都是國企。
聯想、海爾、美的等等,無不如此。
當草莽英雄們把企業做起來后,絕大多數都想著掙脫上面的束縛,自己當老大。
畢竟人性都是自私的。
但上面也舍不得放棄本地的支柱產業。
萬一你跑了怎么辦?
我本地就業和利稅還要不要了?
所以,紛爭就這么來了。
有的人比較聰明,城府深厚又有人脈,最后成功讓企業改制,把企業拿到了自己手里。
比如聯想。
有的失敗了,創始人被灰溜溜的趕出公司。
比如華晨。
還有同歸于盡的,比如健力寶。
華晨創始人仰融被踢出華晨后,他之前的一切都被清算,其中就包括三江雷諾項目。
總公司一聲令下,駐三江雷諾的華晨中層管理人員開始全部退出,華晨對三江的重組徹底中斷。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