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1章民營航天
火箭這種送快遞的任務就扔給spacex。
這就像阿貍一樣。
自己做電商平臺,讓快遞公司替他們送貨。”
婁偉笑著說:“我怎么聽說‘一號店’是自營物流。”
“百齊放嘛!
如果有成本更低的民營火箭公司做替代。
官方可以把空間站的物資運輸、低軌衛星發射等簡單的任務分包出來。
節省資金專注于深空探索。”
婁偉沉思了片刻:“還有其他優勢嗎”
“當然有。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國家的富強。
以后航天探索活動會越來越頻繁。
咱們的火箭運力遲早會跟不上,需要補充,這是其二。”
“第三,軍事作用。
當鋪天蓋地的衛星環繞在地球周圍。
咱們的一舉一動都暴露在別人眼皮子底下。
要是成本足夠便宜,咱們也可以送成千上萬顆衛星上天。
此外,戰時狀態,民營航天基地隨時都可以轉為軍用,連人員都可以。
只要國家需要,我隨時都可以把一切上交給國家。”
徐良說順了嘴,把杰克馬將來的臺詞都給搶了。
這番樸實無華的話語落在婁偉耳朵里,雖然他還是有些懷疑,但感情上確實瞬間親近不少。
但在官場這么多年,他不可能三言兩語就被徐良輕松說服。
如果火箭公司將來出什么問題。
哪怕他只是幫忙遞一下材料,也是要承擔責任的。
徐良繼續闡述道:
“我的那份建議倡導書里寫了很多的東西。
把可能存在的隱患,解決方案都一并寫進去了。
若是我們現在不奮起直追。
恐怕又要被老美甩在身后了。
神七的太空漫步給老美造成了非常大的沖擊。
據說已經在起草相關方案了,可能將來會禁止相關美企與我們的合作交流。
到那時,民營航天想崛起,將變得更加的艱難和緊迫。
只要官方愿意放開這個產業的限制。
我們除部分基礎技術需要指導一下外,其他的一切都自力更生。
包括給我們劃一片沙漠當作發射場。
我們都照樣支付地價。
我都想好了,每年至少投入10億美元用于航天科研,連續投資至少20年。
期間除了技術突破以外,不求任何的回報。
在nasa、歐航局、二毛等地方工作的專家。
只要他們愿意過來,無論多高薪水,我們都接受。
將來哪怕我們失敗了。
也可以留點技術成果和專家給官方機構。”
不是他故意在危言聳聽。
前世美國在2011年頒布了沃爾夫條款。
明確規定禁止美國的相關產業、企業與中國進行航空航天方面的合作。
即使是民間的科學研究交流與研討,也都被禁止。
之所以這么嚴厲,主要是被嚇到了,感覺地位受到了威脅。
早點把復興航天成立起來。
還有機會趕在窗口期關閉前薅一些技術和專家回來。
以后就徹底沒機會從外面淘東西回來了,只能自己內部研發。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你真決定投入這么多錢!”
20年200億美元,這個投入力度都可以趕得上官方了。
不過以徐良的家底肯定能支撐得起這樣的投入。
“當然。昆侖工業發展的越來越好了,一年別說10億美元,就是翻一倍我們也能支撐。”徐良道。
對他而言。
現在國內的這些企業,賺錢多少已經是次要的了。
關鍵是口碑和商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