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吃過苦的,工地上的工種價格還不一樣呢。
有技術的和純出力的就差了不少。
“那你們的地還種嗎?”這是村里人最關心的一件事。
“愿意種的,自己就種,不愿意種的就租給村集體,統一耕種,省事還方便,村里大部分都租給村里了。”村民開心的說。
不用種地了,還能拿錢,平常上班,又掙一份工資。
“怎么感覺,你們這比城里人還舒服啊。”
“哈哈,不知道,不知道,沒有享受過城里的生活,反正現在我們很滿意了。”
“走吧,別扯了,去看戲,看戲去。”
吹牛逼過癮就可以了,再吹把人家搞眼紅了,看你怎么辦。
有些人已經體會到老周家的做法了。
怕人眼紅。
所以一直比較低調。
等到村里過上幾年好日子,都攢了不少積蓄之后,才開始辦宴席。
考慮的真周到!
這是私下里的想法,也不知道哪個天才腦補的。
反正,非常的應景。
有人開心,有人傷心。
蘇長義現在很頭疼,把事情給領導匯報之后,沒有意外,上面猶豫了。
公司入股沒問題,就是教育這個事情。
周游考慮的是長期利益,長遠打算,是為了全縣百姓。
但是,上面考慮的是風險。
這個事情,不一定在他的任上有成績,但是大概率會有風險。
改革嘛,肯定會動一部分人的利益。
比如現在的校長班子,還有那些老師。
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想教出成績的,現在的老師,也有不少安于現狀的。
當然了,周游肯定有激勵措施,他們小學他也聽過。
但是,縣里不僅僅是一所高中,一所初中啊。
小學在自己村里,還好說,初中阻力也不大。
就是這個縣里,還有三所高中呢。
到時候,老師怎么辦?校長怎么辦?
最怕動人啊,還是老師這個群體,搞不好會出亂子的。
蘇長義見狀,長嘆一口氣。
其實那天是有兩個方案的,一個就是把公辦學校打造成名校,形成品牌。
蘇長義也是傾向于這種,畢竟是代表公信力的。
現在想想,還是周游見多識廣,知道體制內的一些弊端在哪。
是好處,也是壞處,不可一味的否定。
“其實,還有折衷方案,那就是周游自己另起爐灶,打造一所私立學校。”蘇長義無奈的說道。
他是有私心,但更多的是為了全縣的人。
公立的搞不成,那就私立的。
反正只要孩子們受益就行了,至于縣里原來的怎么辦,自己管不了。
果然,縣里領導聽到這話,立馬喜笑顏開:“行,這個方法好,不動原有的體系,另起爐灶,再打造一所高質量學校,也算是豐富縣里的教育資源了。”
蘇長義內心忍不住長嘆一聲,學校崛起的機會沒了。
很多時候,機會沒了,也就真的沒了。
私立學校是沒有糾紛,但是老師不是自己縣里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