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睿又以王曠為淮南太守,替他穩住江淮之地。
司馬越看在眼里,定然有了想法。
他可能已經有點忌憚司馬睿了。
調王曠率南兵北上,是三月以前就做出的決定,那時司馬越還沒回洛陽呢。
王曠北上救援壺關是匈奴出兵后臨時決定的,未必沒有消耗王曠的意思在內。
對此,王衍沒什么好說的。
司馬越慣會這招,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去年就讓邵勛北上收復鄴城,試圖消耗他。
結果野馬岡之戰,石勒六萬大軍土崩瓦解,沒達成消耗的目的。
今年王曠北上救援壺關,長平之戰慘敗,三萬人幾近全軍覆沒。
司馬越卻得逞了。
王衍只能暗嘆:仗打成這樣,夫復何言?
“匈奴第二路以劉景為帥,叛臣朱誕為前鋒都督,克黎陽,于延津敗王車騎、汲郡守庾琛,現已退兵。”司馬越繼續說道:“匈奴兩路皆獲大勝,飽掠一番后退回,諸君議一議,此為何耶?”
眾人一時有些沉默。
為何?目的不是明擺著的么?先掃清外圍,再找渡口南下洛陽啊。
黃河尚未斷流,匈奴大軍要南下,必然只能走那幾個渡口。
攻占壺關后,便可由此東出,進入汲、魏、頓丘三郡,找渡口南下,繞道陳留、滎陽,從洛陽東邊迂回而至。
但到了這會,他們顯然已經有更好的南下途徑了——長平之戰結束后,上黨絕大部分地區已落入匈奴之手,他們可以很方便地南下河內,再直趨洛陽。
“司徒。”王衍不想和司馬越玩什么猜謎游戲了,直接挑明了答案:“匈奴經此兩勝,士氣大漲,或許真的要南下洛陽了。這一次——避無可避。”
司馬越聞言,心中有些不悅。
王夷甫是不是在暗諷些什么?不妨把話說明白!
但他也知道,王衍沒說錯,這次確實避無可避了。
清理了朝堂、禁軍,洛陽現在由他說了算,大敵當前,他沒法走。再一走,可能就真的回不來了,最后等待他的只有眾叛親離的結局——合著伱回來就是殺人,把人心弄亂,把軍心弄垮,然后再拍拍屁股走人?
“匈奴會從何處至洛陽?”司馬越按捺住心中不滿,問道。
王衍低頭不語。
司馬越目光轉來轉去,最后看向劉輿,問道:“慶孫向有智計,可能為孤解惑?”
劉輿回過神來,想了想后,道:“正如司徒方才所言,匈奴有三條進兵路線。西路乃自河東南下,攻弘農,自西向東攻洛陽。”
“中路為直下河內,渡河后從北向南攻洛陽。”
“東路為自黎陽渡河,攻滎陽,自東向西至洛陽。”
“三路皆有可能,或可分兵把守,阻敵于外。”
“今曹將軍屯大陽,王車騎屯白馬,此為兩路。只需增兵河內一路,固守即可。”
司馬越微微頷首。
摸不準敵人的動向,就只能處處分兵了,仗有點被動。
“河內方向,何人為帥?”司馬越又問道。
劉輿會意,立刻說道:“魯陽縣公邵勛驍勇善戰,當可為帥。”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