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去年收了多少由租?」邵問道。
「若算上戊己校尉部,共收得粟麥五萬三千余斛。」柳恭回道。
邵啞然。這么點糧,怕是連官更俸祿都發不起。
不過高昌的俸祿開支里應該存在大量的錢財,這與中原糧食、布帛支出占大半的構成不同。別的不談,邵在高昌、交河二縣市面上發現了很多金銀幣,大部分商人做買賣是用銀盤、銀瓶、銀碗交易,如果不夠,那就補一袋小麥。
也就是說,白銀是主幣,小麥是輔幣。
邵看到時心中很是興奮。
他其實有一整套發展高昌的計劃,但這一切都建立在有足夠的錢幣的基礎上。
高昌市面上流通的銀盤、銀瓶、銀碗乃至西域各國金銀幣、中原漢魏晉梁四朝的銅錢極多,貨幣已然十分充裕,完全可以大展拳腳一一當然,便是把高昌全部的錢幣搜刮走,
送到中原,也半點浪花都泛不起,畢竟這只是一個幾萬人的國家,體量太小了。
二十三日出安戎成,繼續往西北方向前進時,邵仍在思考這個問題。
簇擁在他身邊的王府屬吏們直以為他在謀算戰局,只有向來熟悉趙王心思的友沈勁清楚:大王又在支新買賣的攤了。
二十五日,先鋒來報:有烏孫部落送牛羊、葡萄美酒勞軍。
邵精神一振,加速前進,并于二十六日上午抵達東且彌故地。
所謂「東且彌」是漢時西域國家,乃烏孫人后裔,以游牧為主,夏天在北邊放牧,冬天南下過冬,活動范圍在后世烏魯木齊周邊的天山南北區域。
匈奴曾將其征服,分為東、西二且彌,彼時剛經大亂,各自只有兩千人口。至后漢時,慢慢恢復到五六千人,然后又被車師后國控制。
但游牧部落,又豈是那么容易控制的?車師后王也就嘴上占點便宜罷了,根本調不動這些烏孫人。此番匈奴諸部大肆劫掠,烏孫人深受其害,再加上隱隱聽聞北邊草原上來了「十萬」大梁王師,南邊高昌故地又大軍云集,這是不給活路啊·”
到了這個時候,他們也沒招了,先擇一方投降再說。至于以后怎么樣,誰知道呢?反正部落里沒人看得清未來的局勢,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邵在東且彌故地停留了三日,將隨軍攜帶的絹帛、錦緞賜下,撫慰有加,同時讓降順的部落遣使向西至西且彌故地,招攬當地的烏孫部落一一大致活動于后世昌吉、呼圖壁一帶。
東西且彌故地的烏孫人大概有一萬多,只比車師后國本部人口略少,其實是一股龐大的力量。
邵有些貪心,想以高昌三萬多人口的力量,嘗試著招撫遠近部落,哪怕只是名義上的服從也無所謂,先定下主從、上下之分即可。
就在趙王邵沿著車師古道前進,一路招撫的時候,自北方大草原進軍的鄭隆部已經連續兩次擊敗郁久間氏及其附庸部落,致其大舉西遁。
諸部人馬殺得起興,順勢沖入車師后國境內,兵分數路,追剿匈奴殘部。
條戮之時,根本收不住手,連帶著車師后國百姓都遭了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