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明八年正月二十九日,太子于洛陽城西郊迎班師的黑稍左營,洛陽百姓亦紛紛出來圍觀。
武威度支校尉彭陵之子、太學生彭熾攜妻張氏,亦站在人群中觀望。
人太多了,他們根本看不到太子在哪,更聽不見說了什么話,于是只能向西走,到外圍看看那一排又一排的駱駝。
稀罕啊!胡商雖然也帶駱駝,但誰一口氣帶著五千多頭?而且這五千多頭駱駝背上還捆扎著高高的行李,里面顯然是財貨了。
有那么些行李沒捆扎好,露出了一角,眾人定晴望去,發現似乎是錦緞。
「怎還有錦。」有人奇怪道:「莫非是蜀錦或江陵錦,被西域番邦買去?」
有人嘴笑一聲,道:「你能說出蜀錦和江陵錦,顯非愚味之徒,然還是差了一籌?難道沒聽過波斯錦么?就連三韓之地都有自己的錦,天竺亦有。」
先前那人不太服氣,強說道:「三韓、波斯、天竺既有錦,為何西域胡還是來中原買錦?」
「錯了就要認。」后面那人不客氣地說道:「波斯錦、天竺錦同出一源,其絲過于粗韌,對黎庶來說用著無妨,可對稍有點錢的富戶而言,就不行了。只要蜀錦、江陵錦乃至近年起來的鄴城錦運到西邊,波斯錦就不夠看了。至于三韓,
純粹是織錦手藝太差。」
這番話有理有據,聽著蠻唬人的,先前那人臉上掛不住,消失在人群中了。
彭熾、張氏相視一笑。
他們買過波斯錦,一方面是圖稀罕,另一方面則是拿來研究。
波斯錦的織法與大梁不同,更類似于織毛布,手藝其實不錯,能織出顏色漸變的味道,很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方才露出一角的那匹波斯錦,上頭似有花鳥圖案,這是波斯錦典型特征一他們特別喜歡織聯珠和花鳥紋樣。
「這些錦應會賞賜下去。」彭熾說道:「定有人不喜,然后拿出來賣,屆時去市面上尋一尋,買一兩匹回家。」
張氏嗯了一聲。
夫君在太學讀書,她便在家鉆研女紅,尤重各色錦緞的織造,算是她打發時間的小愛好。
西域有些織法很奇特的,漢地沒有,若能學過來,發揚光大,反能豐富漢地的錦緞織造之法。在這件事上,沒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不會才最丟人。
「夫君你要不要買什么?」張氏問道。
彭熾搖了搖頭,道:「家中書本齊備,沒什么缺的了。」
說到這里,他看著長長的隊伍,眼神有些明亮,道:「大丈夫當建功于邊塞,得羽星馳入京,長纓直系胡王,如此方遂生平之志。些許享樂之物,沒意思,我也不需要。」
張氏靜靜看了丈夫許久,然后笑了,道:「聽聞去歲試經,太學中有不少弟子寫了軍旅詩賦,被人稱為「邊塞詩」,卻不知夫君可有佳作?」
太學試經發展到現在,除帖經、墨義外,又有詩賦一首,也占一定分值,故會寫詩、習慣寫詩的人漸漸多了起來。
詩一多,自然會出現流派。
就目前而言,最多的還是那種悠游林泉的調調,又或者居家樂農之事,邊塞軍旅風格的還是少。
彭熾聞言,醞釀一番,道:「銅駝陌上春方好,疏勒城頭月已清。」
「還有呢?」張氏問道。
彭熾張了張嘴,有些尷尬,道:「一時做不出來,還得打磨打磨。」
「已經很不錯了。」張氏挽起丈夫的手,笑道:「比那些只會松下明月溪流的氣勢足。」
彭熾更不好意思了,搖頭道:「卻不如陛下當年在國子學念的詩?」
「哦?陛下還寫詩?」張氏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