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化五年(346),仲春時節。
洛水潺潺流淌著,滋潤著兩岸的農田、果園、草地。
邵勛坐在金門塢前的曬場上,一點沒有帝王的架子,語氣溫和地與所有人說著話。
「陛下,他說見過你哩。」鄉人們推出了一個老實巴交的農人,說道。
農人低著頭,看著有五六十了,但真實年齡興許還沒滿五十,他嘿了兩句,說道:「昔年在爺娘懷中,遠遠見過陛下,還吃過陛下給的肉脯。」
邵勛高興地說道:「宜陽三塢遷過兩次住戶,你家都沒走嗎?」
「沒走。」農人說道:「堡下就有田,在家里能看到,安心,便不走了。」
「也好,時日久了,總有感情。」邵勛笑道。
農人嗯了一聲,又低下頭不說話了,眼珠子微微轉了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邵勛嗮然一笑,讓邵貞取來兩匹白麻布,遞給農人,道:「拿去吧,回家扯兩身衣服農人欣喜地接過,千恩萬謝離開。
走出去十幾步后,他忍不住停了下來,扭頭回望。
天子又坐回了胡床上,眼晴似乎閉上了,右手有節奏地輕拍著一旁的案幾,好像在品味著什么。
農人有些疑惑。
在金門塢住了幾十年了,這里最多的便是嘈雜聲、土腥氣,以及燒炭、制墨產生的煙火氣。如果時候不對,當鄉人們攪拌堆放了許久的糞堆時,還有濃烈的臭味。
難道比洛陽、汴梁的皇宮還好。
眼見著親兵們都向他這邊看了過來,農人趕緊加快腳步,捧著麻布走了。
其余塢堡民們漸漸散了,場中一時間安靜了下來。
「朕所以成事,皆賴宜陽三塢。」邵勛閉著眼晴,輕聲說道。
邵貞侍立于側,一時不知該怎么回答。
邵勛不以為意。
他想起了當年一手一腳搭建塢堡的歷程,想起了在這收攏流民、平整田地的艱辛?
而今名滿天下的張碩小時候就在這住了很長時間。
五戶塢堡民養一位銀槍軍士卒,幾乎擠出了所有資源,最終有了崛起之機。
一切脈絡可尋,一切皆有緣由。
仲春的陽光和煦無比,春風拂在臉上,輕柔無比。
耳邊傳來了綿羊亂叫的聲響,難道塢堡旁邊的那條水溝還沒有被填平?以往一到冬天,就見到臟兮兮的羊在水溝積雪下翻找草根。
金門塢多了兩臺羊毛紡機,那些毛應該能利用上了吧遠處隱有「」伐樹聲。
一棵棵松木被砍倒,制成優質的墨水,這是雕版印刷的必備之物。往常是金門塢的專利,現在已擴散到宜陽三塢乃至更多的地方。
聞著順風飄來的煙味,邵勛竟然異樣地安心,蓋因這意味著金門塢又多了一些收入,
百姓們的日子能過得更好。
洛水河面上似乎響起了船夫嘹亮的號子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