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顏色暗黃,包漿厚實,看上去有些年頭了。
把葫蘆放下,武元勝又看起了那幾副卷起來的字畫。
字畫一共有四幅,打開看了后,他發現兩幅是書法,另外兩幅是畫。
一副書法寫的是一個大的“禪”字,看了一下落款,字太潦草,看得不是太明了,像是“王x”。
另外一副書法寫的是般若菠蘿蜜多心經,字數太多,寫的是小楷,落款寫的是“xx山人”。
兩幅畫,一幅畫的是蓮子荷花荷葉的圖案,畫得看上去很好,落款的字跡寫的是“曾xx”。
另外一幅是印刷畫,圖案是佛祖,上面寫有“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字樣。
他們看著的時候,龔老板又拿了兩次東西出來,他說目前只有這些物品了。
這兩次拿出來的有幾個算盤,一副老竹子材質的麻將牌,幾個煤油燈,一個特殊時期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搪瓷盤。
算盤有五個,其中四個是木頭的,一個是塑料的。
他看了一下幾個木頭算盤的材質,都是普通的木料。
煤油燈有六個,有兩個沒有燈罩,里面有一個油燈看上去年代很早,玻璃表面有銅元一樣的雙旗圖案,看起來像是民國時期的。
“沒有缽盂,金剛杵嗎”
龔老板說目前只有這些東西,他就順便問了一句。
“沒有,前幾天我去的那家人的家里買的就只有這些東西,有我肯定會拿出來賣給你,我又不需要這些物品”
“那行吧,你說一下這些東西一共多少錢”
既然他都拿出來了,武元勝就打算打包買,他要是同意最好,不同意再說。
“我們還是一樣樣的來,一起賣不好估價,本子我帶的有,說好一樣,我們把價格記下來。”
龔師傅并不同意打包,看來想“一槍打”是不可能了。
搞回收的人,天天都要記賬,隨身帶著紙筆很正常。
接下來兩人開始商量起了價格。
“轉運柱”200,撞鐘木100,沉香木佛珠100,木魚30,經書一起300里面有幾本年代早的手抄本,裝經書的那個“佛”字箱子100,書法字畫300。
葫蘆100,算盤一起30,竹子材質的麻將牌150,油燈一起100,搪瓷盤子50。
最后匯總了一下,這些東西一共1560元。
買東西的時候,他肯定不會把木料是啥材質的告訴他們。
不然他怎么“撿漏”
搞收藏,包括做其它生意,很多時候,不都是想“撿漏”
對于普通人,誰去管東西是啥木料。
各種木材,包括它們的價值,人家并不關心,通常也不懂。
大多搞回收的人在最初都是這樣,只覺得特別,能賣錢,撿回去了以后賣掉,可以賺點錢就行。
龔師傅去人家家里買東西的時候,這兩樣物品應該沒花錢,人家順帶讓他拿走的。
不少回收舊貨的人去拆遷區老房子買東西,因為一些戶主想賺裝修費,都是把家里的物品打包賣給他們。
很多時候,一些值錢的,價值大的物品,因為放的時間太久,拆遷戶自己都忘記了,更別說老一輩的人過世后留下的東西。
“武老板,我們再數一下我的車子箱子里面裝著的那些衣服吧”
付了他1560塊錢,把買的東西都放好后,龔老板說道。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