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信親自簽署了通知,雖然放棄了全球贊助商的競爭,但是沒有完全放棄對巴黎奧運會的贊助,普通合作伙伴是要去競爭的。
實際上既省了錢,還借著這次輿論贏得了用戶的好感。
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波國際輿論的曝光度比奧運會賽事還要強。
接著蒙牛、伊利、希音……等三十多家企業相繼發文。
網上獲得一片叫好。
“爽,就該有這樣的態度。”
“沒錢辦奧運會,就別去裝逼。”
“真的替我們的奧運健兒們難受,有史以來最差環境。”
“該說不說,霍總還是一如既往的強硬。”
“華人財團開始報團了,局勢要變天了。”
“強烈要求奧組委如實公布事實,為什么區別對待運動員?”
“完了完了,霍總又要被外網懸賞了。”
“笑死,霍總在外網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哈哈哈。”
“……”
雖然贊助撤了減少了,但是國內企業該賺的錢一分不會少,現在歐洲對國內產業的依賴程度太強。
奧組委和法國根本不敢一下子換掉80%的中國供應商。
除非這屆奧運會不想辦了。
拿霍利沒辦法,就開始在外交部找畫面了。
意圖潑臟水。
同時給霍利施加壓力。
多家歐洲媒體和漂亮國媒體記者提問,如何看待本次撤資事件?
發言人直接道:“企業撤資屬于市場行為,我們尊重市場經濟規律。”
言簡意賅。
滴水不漏。
霍利看到相關新聞露出了笑容。
自取其辱。
這次撤資事件讓霍利感到欣慰的是,他提出的“華人財團”的概念開始發揮作用了。
這次奧運會撤資就彰顯出了“華人財團”的力量。
或許私下各方會為了各自利益斗的頭破血流,但是只要霍利這位華人財團的領袖站出來主持大局了,其他人都會選擇跟隨。
猶太財團非常敏感,通過這次事件,也看清了霍利的手段和目的。
如果再讓“華人財團”繼續壯大,配合上中國幾大銀行組成的政治資本,他們在全球的影響力將會大幅度削弱。
霍利猜測接下來猶太財團會有大動作。
如果他們選擇動手,首先是金融市場。
霍利開了兩個會。
一個是自己產業的ceo大會,通知各大產業注意現金流。
準備充足的資本隨時準備接盤。
第二個會是華人財團成員大會,同樣是通知他們注意現金流,并且給他們打一支鎮定劑,他會拿出萬億資金來配合成員企業共度有可能到來的危機。
兩個會開完,還和京城那邊交流了一下,四大行組成的銀團,也隨時準備支援。
金融力量加政治力量一起應對這次由猶太財團發起的金融戰。
霍利心里沒有那么大的壓力,即便猶太財團要動手,也不會選擇在奧運會期間,給了所有華人財團成員準備的時間。
既然都攤牌了,這第一次交鋒一定要打出氣質來,甚至要取得上峰。
霍利有種預感,奧運會結束之后,他將打一場能夠記入史冊的金融戰。(本章完)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