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整個帝國相比機械族星域估算出來的戰斗力并不算什么,但戰爭不是比大小就可以了。
尤其是帝國主動發起的對外戰爭。
機械族星域的規模足夠讓帝國去認真對待了。
贏可以說是必贏的,但贏的過過程中的損失也必須考慮。
什么戰略縱深,什么外界支援,什么頂尖武器都處于戰爭指揮官的考慮之中,都很麻煩。
連帝國都覺得麻煩,陳明當然不可能輕松解決。
不過對于陳明來說,中小型飛船倒也不算什么。
數量再多的中小型飛船又怎么樣?在巡洋艦面前都是送菜罷了。
而機械族的巡洋艦的話。
同等級的飛船里陳明還真找不到幾艘能和蟲族的巡洋艦抗衡的飛船,機械族的飛船肯定不行。
更別所巡洋艦的數量有著數倍的差距,只要陳明想的話,這個差距還可以擴張到數十倍。
所以唯一值得讓陳明考慮的麻煩,也就是機械族的主力艦,和主力艦所擁有的主力級武器了。
主力艦始終是個巨大的麻煩。
因為巡洋艦和主力艦之間存在著斷崖式的實力差距。
哪怕只有一艘主力艦,光靠巡洋艦的數量堆積就算能贏損失也會無比慘重。
更別說機械族還不是傻子,不可能讓主力艦去單走的。
而如果機械族的主力艦不分散開去的話,那光靠巡洋艦是絕對不可能堆死的。
當然陳明不至于那么浪費。
他有這樣數量的巡洋艦有的是不同的作戰方式的選擇,根本沒有必要一定說得和機械族正面交戰。
具體的計劃,他心里也已經有了一個想法的雛形。
從原本的械后弄出來的規劃修改而來的計劃。
不過在具體執行之前,他要先利用這么多蟲族巡洋艦,先幫開拓艦隊撤走再說。
避免在陳明和機械族戰斗的途中被機械族發現臨時據點位置,然后機械族又狗急跳墻選擇自爆。
陳明感覺真給機械族機會的話,機械族是絕對不會介意把所有的巡洋和主力都躍遷到陳明的開拓據點這邊跟他爆了的。
所以它必須得先保障好自身。
在數量龐大的艦隊和無數任勞任怨并且只會聽從命令的工蟲的幫助下,物資的遷移和打包并不需要太多時間。
本來需要幾天準備的工作在短短的幾個小時之內便徹底完成。
兩個殖民地的一切都被打包送上了飛船之中。
接下來為了避免戰爭波及,這些蟲族和余輝的飛船將會連續進行三次躍遷。
從原本的第四次極限距離躍遷的位置直接抵達本該是第七次極限躍遷才會抵達的位置。
距離陳明當初挑選路線的時候的目的地也還有七次躍遷。
進程過半。
帝國去相位巨獸肆虐的地方僅僅三次極限躍遷的距離,就需要足足三天。
想要快速抵達七次極限距離的躍遷的地方,難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