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蟲族的艦隊在主力艦,尤其是裝載了毀滅者的母艦面前實在是太過脆弱。
沒有主力級防護能力,輕而易舉就會被摧毀。
上次蟲族艦隊也差不多是這個數量,在和機械族的三艘母艦艦交戰的時候能硬是和它們打上一個多小時才被徹底消滅干凈。
而面對毀滅者……
毀滅者的攻擊沒有光亮,沒有沖擊,沒有征兆,有的只有那隱藏于相位空間之中的靈能波動悄然侵染
無法反制。
剛才的一個照面就已經有近半數的蟲族巡洋艦消失在了宇宙之中。
而在最后的交火中剩下的蟲族艦隊也只撐了幾分鐘便徹底失去了戰斗力,最后那上十萬艘的巡洋艦僅僅只拼掉了機械族的一千艘出頭的巡洋艦。
這還是機械族為了徹底避免毀滅者與蟲族艦隊接觸,主動派出部分巡洋艦去阻攔那些毀滅靈能下的漏網之魚才有了這樣的損失。
毀滅者這一場打下來甚至毫發無傷,根本沒有任何攻擊手段能夠突破那道毀滅防線。
蟲族艦隊則在反抗的過程中徹底全滅。
而緊接著,只要是剛剛蟲族艦隊有待過的所有區域,都遭到了毀滅者的毀滅靈能的掃蕩,大到蟲族飛船殘骸,小到微不可見的細胞都被毀滅者徹底抹除。
整個蟲族艦隊到最后連一點殘渣都沒有剩下。
機械族可能已經猜到了什么,或是只是單純進行掃蕩,避免有蟲族細胞留下最后又隨著引力落到某個星球上,導致蟲災的問題再度發生。
得虧陳明在毀滅者到來的時候就分出了一些蟲族細胞,分散在了更加廣闊的太空之中。
同時也準備在相位空間中布置一些幾乎沒有被機械族發現可能性的鐵原子,給他提供相位空間的視野。
除非機械族真的把整個星系甚至相位空間都徹徹底底地掃蕩一遍,不然是沒有可能發現那些散落著的,給陳明繼續提供著星系內部視野的存在的。
但在正常宇宙里也只有極少極少的被陳明散布出去的距離蟲族艦隊集結的星系中央比較遠的一些細胞才躲過一劫。
這如此廣闊范圍的掃描,讓陳明也不禁懷疑起了機械族的母艦到底有多少的輻能容量。
而隨著陳明將視野拓寬到了相位空間,他終于看到了機械族毀滅者母艦的模樣。
乍一看和普通的母艦沒什么區別,除了正中央的毀滅者脊峰炮首的模樣有些扭曲有些吸引目光外好像沒什么特殊的。
不過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艘母艦貌似也經歷過和陳明看到的那幾艘臨時相位巡洋艦一樣的大改。
大幅增加輻能容量,大幅降低輻能耗散,專門為了相位空間而進行過了改裝。
倒也沒什么問題。
機械族的不管是飛船還是機械族個體都是模塊化、量產化的,更換部件都很簡單,大不了毀滅者回頭拆下來裝到別的母艦上就是了。
而此時的相位空間里除了那艘母艦以外還有數十艘的巡洋艦跟隨在母艦的周邊。
并且,就在此時陳明將那些能給他提供視野的東西送到相位空間的時候,有幾艘巡洋艦突然和母艦對接在了一起,好像是在交換什么設備。
就在交換完成之后,交換了設備的巡洋艦當即再度躍遷,消失在了這里。
陳明看了一眼就明白了這里面的情況。
剛剛的對接和設備的交換,是母艦在把它的已經充滿了輻能的線圈與巡洋艦的還沒有輻能的線圈進行交換,再讓巡洋艦將這輻能線圈送走,帶出正常宇宙。
輻能在正常情況下存在于飛船的所有電子線路之中。
電子線路的長度和對電流的容納量決定了輻能的容量。
飛船可以選擇通過搭載額外的輻能線圈來增強輻能容量的總量。
輻能線圈也就成為了絕大部分飛船必然會搭載的一種額外的設備。
這樣的設備當然是不能隨意卸載的。
在正常情況下下,如果飛船的電子系統以及輻能線圈中存在著超過總容量10%左右的輻能,那么如果在這些輻能沒有排散前就直接卸載線圈,就有可能導致線路斷開的位置發生輻能爆散,導致斷連部位熔融,發生爆炸之類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