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者回應的這句話里的“當前星系”用的是閃耀文明對于這個星系的名稱。
陳明順便修改了一下,改成了他起的始源的這個名字。
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在于拾荒者的這句回應讓他想到了一個問題。
如果拾荒者沒有開采資源的權限的話,那那些主力艦上拆下來的東西是怎么被拾荒者安裝到身上去的?
“戰爭時期可忽視部分限制。”
戰爭……
果然,閃耀文明的毀滅是有跡可循的。
然而拾荒者的核心儲存單元中并沒有儲存任何和戰爭有關的訊息。
只有和它的本質工作相關的信息才會被它儲存起來。
這真的是……
陳明嘆了口氣,正準備用那串識別碼給拾荒者授予權限。
不過他突然又注意到剛剛拾荒者說的是非天然資源,那也就意味著天然資源拾荒者是可以開采的。
只是拾荒者不知為何并沒有直接將星系內的資源全部開采,甚至臨近星系的資源也依舊大量的存在,不像是開采了數萬年的樣子。
他再次詢問了一下拾荒者。
而拾荒者這次給出的回答就比較長了。
大概意思就是閃耀文明想要的,是均衡式的資源開發。
就是讓拾荒者在附近現在附近的星系進行過一輪調查之后,再根據這些星系的資源比例進行規劃,規劃出一套均衡開發資源的路線。
并且這個路線實在隨著拾荒者對周圍星系的探索中逐漸擴大的。
所以在開采資源的區域變大的過程中,平均每個地方開采的資源數量當然也就少了。
只能說拾荒者進行的只是初期的一些太空中的和行星地表裸露資源的開發。
閃耀文明需要在這段初期的時間過后,依舊能讓這些地方還有經濟效益可以產出。
這也算是正常的邏輯。
畢竟對于一個文明而言,資源直接一次性開采完和依靠資源制造產業并依靠產業轉化成經濟效益相比,肯定要選擇后者。
他們可不像陳明這樣不太需要考慮一次性將資源開采完的后果。
在陳明的蟲族“開發”過一個星球的資源之后星球本身就沒有價值了。
別說礦產價值,這星球里里外外坑坑洼洼,地質結構都會出現問題,根本沒有半點殖民和開發的價值。
所以陳明在蟲族發展了起來之后對于部分被開發的星球的做法通常都是直接讓蟲族吃干抹凈,不留半點痕跡。
留著也是浪費,不如徹底轉化成蟲族的能量。
所以閃耀文明肯定是打算長期開發這片區域的,只不過可能是因為出于某些原因的戰爭,導致開發的進程收阻,一直到今天都沒能正式啟動。
只留下拾荒者在這里重復著當初閃耀文明留下的命令。
至于閃耀文明要開發這里的原因陳明可太清楚了。
那就這樣吧。
陳明用識別碼給拾荒者開放了權限。
看著拾荒者搭載的采礦無人機卸載了所有的資源,跟隨著拾荒者去往了軌道上殘骸密布的地方,開始回收那些艦船上的資源。
陳明也沒有繼續再過多的關注那邊,而是調轉了至高點的艦身,往星系內部的每一個行星衛星上都過去了一遍,都掃描了一遍。
雖然他清楚始源星系是拾荒者的老家,不太可能有什么危險的東西,不過該走的流程總歸是要走一遍的。
在確認星系內的行星衛星都沒有問題之后。
陳明把目光鎖定在了星系中的那個和宜居星球位置相對應的天體,蟲洞上。
這一定就是閃耀文明想要開發這里的原因,因為陳明從拾荒者的記錄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