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些納米機器人更加適配的,顯然是另一樣存在于拾荒者體內的東西。
納米鍛爐。
這是一個工業的核心設備,是一個集成的微型化納米機器人工廠。
但它的大小只在十立方米左右。
它是一種類似于煉獄核心、同步加速器核心和催化核心類似的特殊裝置。
同時,它還是如今的拾荒者誕生的原因。
之所以說是如今的拾荒者,是因為陳明在掃描的時候發現拾荒者的結構是有些不對勁的。
真正的基礎的拾荒者并沒有如今如此龐大的軀體,最初的它只是一個采礦無人機平臺,根本沒有納米鍛爐,也沒有那些厚重的裝甲,更沒有那無數的武器。
之所以發生這樣的情況,
和納米鍛爐絕對脫不了干系
納米鍛爐的定位就是一種能夠從最初的一臺設備開始自我演化出來一個足以覆蓋星球的巨大工廠,讓星球轉變成為一個工業殖民地的存在。
無論是普通的工業殖民地,還是批量生產靈能裝置的靈能工業殖民地都行。
當然后者需要靈能者來全程對納米鍛爐進行控制,并且也絕對需要大量的靈能材料堆積。
在閃耀文明還存在的時代他們可以做到,陳明現在肯定是做不到的。
當然做不到歸做不到,并不妨礙陳明通過拾荒者核心中存儲著的資料弄清楚納米鍛爐的工作原理。
以及,這個納米鍛爐并沒有出現在星球上,而是出現在了拾荒者身上的原因。
雖然這個原因沒頭沒尾的,沒辦法把事情徹底解釋清楚。
但通過陳明對拾荒者的掃描至少可以讓他知道,這個納米鍛爐是因為損壞了的緣故才出現在了拾荒者身上的。
至于納米鍛爐具體怎么損壞的,又是怎么跑到拾荒者身上的,陳明一概不知。
反正納米鍛爐損壞了和納米鍛爐被拾荒者拿走了這兩點他能直接通過掃描的結果看出來。
不知多少年前,作為自動化采礦平臺的拾荒者帶走了損壞的納米鍛爐,開始利用納米鍛爐強化自身。
最終,創造出來了一個怪物。
也就是如今的拾荒者機器人。
一個在提供了足夠的物質的前提下能夠逐漸將一個星球都演化成一個工業殖民的物件,哪怕損壞了,存在的價值也遠比一個戰斗機器人來的更大。
陳明肯定是要把拾荒者內部破損的納米鍛爐拿去研究分析原理和進行實際的操作來用的。
只是陳明暫時沒這個時間去做這種需要長時間做的事情。
帝國那邊的主力艦的研究進程可從來沒有停過,只是他自己抽出了時間用在了開拓艦隊的這第十四次躍遷上。
無論怎么說事情都有輕重緩急,研究納米鍛爐這件事肯定是沒有盡快將真正的據點安置下來更重要的。
所以陳明的想法就是先讓拾荒者繼續之前的工作,去采礦,去搜集星系內的飛船殘骸全部回收再利用。
反正在這個宜居星球軌道上的那些殘骸中重要部分已經被拾荒者撿走了,維修它們消耗的材料無異于再新造一艘。
只是不需要再花費大量的基礎資源建造基礎框架了。
但沒這個必要。
陳明現在就算有主力艦也沒有控制主力艦的合適的對象,至少他現在的手上沒有。
還不如去回收資源,去附近星系繼續該干啥干啥呢。
不僅可以讓拾荒者繼續工作,還能夠讓它臨時充當一下始源星系的守護者、
在始源星系的殖民地和軍事力量充足起來之前。
一直到陳明把星系的狀況徹底確認,讓后方等待著的開拓艦隊能夠過來開始真正的殖民階段為止。
陳明給拾荒者下達了新的指令。
不過拾荒者并沒有直接去執行,而是對陳明回應道:“未獲得當前星系非天然資源開采許可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