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陳明也不是沒有辦法,只是會稍微費一些功夫。
但陳明看著他此時所在的這個存在著自我意識的蓋亞星球。
感受著他身處于蓋亞星球的時候,整個星球都在為了他的出現而改變自身,只為了讓星球的環境更加適應他的這種感覺。
他真得想辦法把這個蓋亞星球保護起來,并且成為他的殖民地的一部分。
這個星球和星系值得他這么做。
陳明對于氣候改造技術了解的不算多,他還需要專門抽空去問問,具體應用這個技術應該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不過他為了建設殖民地幾年都熬過來了,也不差這一點就是了。
更何況蓋亞星球的星球的意識也一定會盡力去配合陳明一同改良星球的氣候,氣候改造的見效時間一定會比預期地更短。
而且說實在的,這件事情本身也不會占據陳明的太多時間。
他要做的就只是記錄星系內部的詳細數據,然后把數據丟給帝國的一個叫做泛宜居星球生態環境部門的部門。
順便再準備點支持這個部門搞氣候改造的資金。
剩下的等著就行。
反正過程并不重要,會有人幫陳明準備好一切的。
就是之后可能會有些人需要陳明幫忙帶一下,送到如今已經冰封的蓋亞星球來進行氣候改造的實際進程。
那也是以后隨手就能搞定的小事。
陳明想到就做。
幾艘勘探船和恒星的勘探裝置取得的數據全部都被他記錄保存了下來。
該有的氣候條件的分析數據全部都根據環境部官網上的要求記錄了下來,直接發了過去。
環境部是有一個下屬的氣候改造部門一直挺清閑的,外接氣候改造任務也算是正常的事情。
畢竟帝國境內不缺宜居星球,所以氣候改造技術本身的需求市場并不大。
真的需要氣候改造的,只有那些存在于具有開發價值的星系內的,氣候條件不太適合人類生存,但是又有登陸需求的星球。
這樣的星球在數量上可不會太多,根本沒任務做。
無論是帝國派發的任務還是什么大公司有新建殖民地又或是一些有錢的個人,一年到頭最多也就一兩個來找氣候改造部的。
所以這個部門基本上就是帝國每年撥一筆資金養著,專門負責研究氣候改造技術,其他的什么都沒有。
結果就是陳明聽說他們貌似已經閑得無聊開始研究自動化氣候改造技術了。
依靠經過特殊改造的設備或者生物來進行,在投放后可以自適應生態環境來對星球氣候進行改良。
據說他們的目的是力求做到把帝國的所有可以進行氣候改造的星球以極低的成本全部改造為宜居星球。
還給這個項目起名為生命之籽計劃。
目前八字還沒一撇,而且聽著極其不靠譜。
但陳明還是決定相信一下這個部門。
當然陳明指的不是生命之籽,而是氣候改造。
雖然他以前聽說氣候改造的難度非常大,整個帝國貌似一共也沒多少個成功案例。
但在他仔細地研究了一下帝國的這個技術后他發現,失敗的案例比起成功的案例要更少。
或者說是真的一共就沒有多少個案例。
陳明自己沒有動用權限,隨便查一查發現一共找到了大概兩百多個環境改造的案例。
第一眼看著還以為不少,但放眼帝國,兩百個案例真的不算什么。
而其中成功案例一百七十多個,失敗案例三個,剩下的二三十個案例全部都是中止了,沒有繼續。
這樣一個成功率接近九十的項目真沒什么可說的。
而且他也沒別的選擇了。
帝國就這么一個官方部門是搞環境改造的,他還能找誰呢?
環境部門那邊反應很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