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認了陳明發過去的星球數據和要求之后,就直接給陳明打了個電話過來。
陳明一接起電話,對面就直接說道:“陳明先生,您的要求我們已經收到,有幾個問題需要和您確認一下。”
“恒星輻射強度相較于同類型恒星強度至少降低了三分之一,并沒有具體的情況數據可以說明原因,這里您有什么可以補充的消息嗎?”
看樣子對面應該是個研究員什么的。
陳明回應道:“我到那里的時候這個星系就已經這樣了,我只能根據星球上的情況把統合好的數據發給你們,多的我也不確定。”
陳明確實不清楚星系內環境驟變的原因。
他最多通過星球上的積雪情況和地下生態情況大概推測出這個地下生態系統的建設時間大概在三年前,而恒星光照減弱的時間大概是五年前。
其他的一概不知。
唯一值得懷疑的也就只有剛才發現的那個突然出現的耀斑。
不過他發過去了觀測到耀斑的記錄。
氣候改造部門的人那邊既然沒提,大概不會是什么重要的情況。
雖然恒星強度很弱,但也不是說徹底不可能出現耀斑,也許真的只是偶發現象吧。
“明白了,下一個問題,您要進行氣候改造的星球已經存在穩定的地下生態系統,進行氣候改造的話有可能會導致地下生態系統崩潰或出現不可預知的后果,這個后果有很大的可能是負面的,這個我們必須告知您。”
“到時候我們也會實地進行一次檢查,來確定地下生態系統的情況,確定那個星球到底適不適合進行氣候改造。”
陳明從電話里似乎聽出了一點專業人士的自負。
貌似對于陳明做出的調查結果不是很信任。
陳明也理解。
畢竟他自己調查出來發現地下生態系統最多不過維持了幾年的時間,而整個星球的生態發生聚變也不過幾年這件事的時候也是很難去相信的。
那他還能說什么呢。
他只能隨口說一句:“不要緊,地下生態系統很穩定,不會受到影響。”
氣候改造部人貌似有些想說些什么,糾正一下陳明的說辭。
畢竟在他看來氣候改造本就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會對星球的氣候造成幾乎不可逆的重大影響。
無論原本的星球上的氣候如何,之后的氣候都會有極其重大的改變,對原本的生態系統造成毀滅性打擊可太正常了。
所以他們進行過氣候改造的幾乎所有的星球,都是原本不存在生態圈的星球,無論結果如何都不會有影響。
而如果是一個本身就有生態圈的星球的話。
無論成功還是失敗,結果都可能非常糟糕。
但他們現在還真挺需要客戶的。
所以即便陳明發送過來的數據看起來有問題,他們也沒有直接當著客戶的面去糾正,而是換了一種更加間接的方式表示自己去確認。
在陳明說了這種超過了他們認知的話的時候,他們也沒有任何的表示。
反正最后是要簽合同的,出問題也找不到他們頭上。
電話另一頭的環境部下屬的研究員忍下了在他看來的問題,說道:“最后一個問題,您說"行星具有極強的生態調節能力"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我都說過了你們不用管原來的生態怎么樣,只要能想辦法恢復地表生態那就去做。”
研究員真的有些按耐不住了。
生態調節能力是根據生態環境的實際情況而決定的一種客觀的現象,不是說這個行星就能調節自己的生態環境。
他真的很想說這句話。但為了避免客戶跑路,他沒說。
反正平時外行指導內行的事情他見多了,也不差這一個。
陳明大概也能猜出環境部的人的想法,但他完全就懶得爭辯,以后會有事實幫他證明他是正確的。
“等一下。”
氣候改造部的研究員語氣突然間有些怪,他問道:“您叫陳明是嗎?”
“是啊,怎么了?”
“是那個陳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