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部分守護者都存在于行星軌道或是地表休眠,以他現在的偵查方式根本不會觸發守護者反應機制。”
“就算觸發了也沒辦法對他造成威脅。”
“人類帝國靠著我們的文明留下的遺址,在某些方面已經快要追上我們了。”
“有哪個守護者能抵擋得住那些生物戰艦的攻擊,能夠主動出擊,并且還具有足夠的威脅?”
空間站陷入了寂靜。
就在這時,負責和陳明交流的代號為納米的遺存者說道:“幽魂。”
三天后。
陳明配合著帝國完成了戴森球項目的一些實驗和模塊化設備的優化工作。
這種事情帝國就算不找他他都有可能會主動過去湊湊熱鬧。
順便陳明還大概聽了聽梵超那邊的計劃。
只能說參與項目的人一個個的都很有想法。
正牌的戴森球影子都沒有一個,就已經有了理論上或許可行的宜居星系內的戴森球計劃。
因為戴森球是一種將恒星徹底籠罩在內,會將所有的光都限制在戴森球內用于轉化成能量的巨型設備。
如果要建設戴森球,就會導致星系內變得如同噬星體嘬過一樣,甚至更加惡劣。
因此戴森球的選址,必然是星系內沒有多少資源,并且一定沒有宜居星球的星系。
而宜居星球戴森球的說法。
則是建造戴森球的時候非完全將恒星覆蓋,而是留下在恒星與星系的黃道面交接上的一條軌跡。
絕大部分星系中,星系內的星球都存在于星系的黃道面上。
所以只要在這個交界面上留下一條可以讓恒星能量繼續散發出去的這條軌跡,那么星系內所有的星球都能正常接收到它們本來就可以接收到的光照。
雖然這會導致戴森球的能量產出更低,但可以讓星系內的宜居星球繼續存在,是個可以將資源利用率拉到高的手段。
確實很有想法,但稍微有點好高騖遠。
不過帝國和梵超那邊沒有被沖昏頭腦,還是決定從基礎開始一點點推進戴森球的計劃。
帝國真的實操投入進去的做法就和陳明沒太大關系了,他也不想有太大關系。
享受的越多,需要承擔的也就越多。
他碰過的東西可都是會被他控制的,他才不要背負著維護帝國的戴森球的責任。
所以他就直接跑路了,回到了屬于他的這片天地。
反正等到戴森球計劃順利進行下去,他自己也會想辦法弄個這玩意出來的。
就是具體要多久就不好說了。
而就在陳明到始源星系的幾個小時后,他就接到了一個不知道是好是壞的消息
在蓋亞星系附近,他派遣艦隊偵測過的留下了偵查裝置的臨近星系內的恒星,出現了特殊的高頻電磁輻射束。
(本章完)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