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一個普通導演想要加入,那是必須要成熟作品,要有兩位以上的引薦人,還要參加一些培訓。
郝運啥也沒有。
破格錄取。
這含金量頓時就低了好幾個檔次。
而且,畢竟只是一個會員證。
給了這么多東西已經算是不錯了。
唯一的問題是,郝運寫這樣一篇論文拿去發表,這跟《我的廠長爸爸》有什么區別呢。
郝運擔心有人會罵他是個死舔狗。
入座的時候,郝運肯定沒辦法跟姜聞坐在一起。
不過,他拿了戛納,大家倒也不會單純的按照年齡進行排座,所以郝運得以和路學常坐在一起。
郝運跟著路學常拍過《卡拉是條狗》。
那時候郝運還只是個小演員,甚至都沒有想要當導演的打算,他在片場勤勞好學的態度打動了路學常,所以路學常也教過郝運很多東西。
如果教過郝運就能夠算半個師傅,那現場有太多人有這個資格了,因為郝運是個小卡片狂魔,他只要碰到有點本事的人,就必須要多請教一下才行。
請教的同時,還能薅到屬性。
剛才跟姜聞走了一圈,上百條屬性就到身上了。
如果今天這種規格的研討會、頒獎禮每天都來一場,郝運大概真的有可能在短時間就成為一個成熟的大導。
只可惜薅屬性是有上限的。
郝運薅姜文400點屬性,如果姜文有450點的峰值,那不管郝運自身有多少基礎屬性,他都不可能超過450點這個峰值。
可以肯定的說,絕對到不了450點。
除非他慢慢的累積到一個峰值,然后憑借固定屬性給加點加上去。
研討會安排了兩岸三地不少的導演上去進行學術探討。
郝運也有幸上去說一通。
他代表的是“青年導演”,不需要懷疑,如果陸瑏不是回家嗚嗚嗚了,代表青年導演的肯定是陸瑏。
郝運沒有揪住《尋槍》不放。
他圍繞著自己《<心迷宮>的敘事結構和人性主題解析以及創作感悟》這篇論文做了一個學術報告。
他這篇報告發表在《電影藝術》這本刊物上。
看過的人并不多,導演們很少會研究理論知識了,而且一看到是郝運寫的,大概率就不太想看他到底寫什么,打心眼里不覺得郝運能有什么水平。
然而今天不行了。
郝運在臺上侃侃而談,這些人耳朵也不能塞上,不聽也不行。
與其無謂的反抗,不如快樂的享受。
這一聽,還真的從郝運的論文里聽出了不少的東西。
這可是上品寶箱開出來的論文,是戛納電影節最佳劇本獎出來的寶箱。
能寫出這樣的文章,也算是從側面佐證了《心迷宮》確實是郝運拍的,不然的話,那就是姜聞幫他寫的論文。
但是大家都知道姜聞不會寫論文,他一般都是作為論文素材被人研究的。
只是既然是研討會,那就是說可以互相討論。
當下就有導演就著郝運這篇論文的觀點提了幾個問題,郝運身上籠罩著好幾個大導的屬性光環,再加上電影確實是他自己拍的,自然是對答如流。
大家看著侃侃而談的郝運,都覺得他有點東西。
不,是有很多東西。
這就是郝運參加這個頒獎禮的目的之一,把陸瑏搞臭了之后,郝運肯定要洗干凈自己。
自此之后,至少導演圈子里不會有什么人懷疑他了。
探討會結束后,進入主會場進行頒獎禮。
這是一次行業內頒獎活動,現場謝絕記者采訪。全國各地上百名記者還是等在場外,通過大屏幕觀看了實況。
華夏電影導演協會會長黃劍心、灣灣電影導演協會會長朱巖平、香江電影導演協會會長許愛華等分別代表三地導演對與會者以及到場嘉賓表示歡迎并致謝。
一個接一個的講話,讓頒獎禮變得非常冗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