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宿主,獲得《第一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04年度獎·年度青年導演》證書,可存放屬性350點】
【恭喜宿主,獲得證書寶箱(中品)】
【打開寶箱】
【恭喜宿主打開證書寶箱(中品),獲得導演+5(永久),劇本《斗牛》(改編自《八路牛的故事》·趙東苓)。】
斗牛?
還有原著,看來是一頭牛,而不是斗牛犬。
郝運只知道斗雞,還有斗狗。
牛怎么斗啊。
不過,似乎聽說黔東南的許多村寨,每年擇期或在重要節日舉行斗牛比賽。
郝運對這個劇本一頭霧水。
但是只要有劇本就行,他實在不太想要論文了。
如果一個會員證都能有論文,那娛樂圈這么多的機構,有官方的,也有非官方的,整理出來百十個會員證問題不大吧。
含金量高一些的應該還有演員協會,編劇協會,以他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和戛納最佳劇本獎的份量,這些協會就算他不主動去加,估計也會很快聯系他。
這個時候,系統就出來湊熱鬧了。
表示會員證只能拿一個,跟房產證一樣。
好吧,果然是不允許批量刷證書,讓郝運這個宿主立地飛升。
年度最佳青年導演頒完之后,又開始頒其他的獎項。
最佳女演員獎周薰。
最佳男演員獎李學劍。
終身成就獎吳天鳴。
年度票房導演獎張益謀《十面埋伏》。
第五代導演田狀狀憑借《德拉姆》獲得最大獎———年度最佳導演獎。
結束之后,還有個酒會。
在郝運看來,酒會就是為了方便他薅屬性準備的。
屬性薅太多,用不完,根本就用不完,200點的屬性能持續20分鐘,如果不重復拍的話,一個小時才能用三份。
一天24小時不間斷的拍,也就用72份而已。
所以,郝運不得不一次性拍好幾份屬性在身上,通過這種方式強行去消化這些臨時屬性。
多拍幾份,效果肯定比只拍一份效果好。
就比如某一段的運鏡手法,如果只拍了張益謀的屬性,那就是張益謀的經驗和理念——只是一些經驗和理念,做不到張益謀附體那么強。
但是如果拍了顧常威、路學常、姜聞、馬大缸、張益謀五人個人的……
那就是五個人的經驗和理念進行碰撞。
你能想象你腦子里有五個人和你討論某個問題嘛。
關鍵是,他們并不按照次序和邏輯說,而是以爭吵和搶答的方式沖刷你的認知。
一般人的話,不被爆頭也得精神錯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