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盤點一期內地攝影師,那你會看到清一色的北電學習經歷。
單就電影攝影師來說,北電絕對碾壓其他同類院校。
趙斐在郝運出生的那一年(1982年)從北電攝影系畢業,后擔任西安電影制片廠的攝影師。
85年擔任劇情電影《盜馬賊》的攝影師,從而開啟了他的攝影生涯。
代表作《大太監李蓮英》《大紅燈籠高高掛》《紫禁城》《荊軻刺秦王》等等。
他絕對是攝影界能夠和顧常威等人相提并論的人物。
按理來說,郝運肯定是請不到這位的,就算是北電出面也沒用。
因為趙斐是北電攝影系教授、碩士生導師。
院長也不可能逼著他去給一個還沒畢業的毛頭小子掌鏡。
至于郝運怎么請的……
家師姜聞!
就是這么的簡單。
他擔任攝影師的《大太監李蓮英》是姜聞演的,《天地英雄》也是姜聞演的。
目前已經定下了姜聞下一部電影《太陽照常升起》的攝影工作。
姜聞說咱們《太陽照常升起》七月份才開始拍。
你趁著現在有空,去幫我徒弟拍一部電影唄。
我看他一直頭疼攝影的事情,怪可憐的。
趙斐一開始的時候并不打算接,當攝影師很累的好不好,我扛完你徒弟扛你的,一點休息時間都沒有,我不得累死啊。
不過,當姜聞把郝運的《爆裂鼓手》分鏡手稿拿給趙斐看了之后,他對于這份工作就沒那么抗拒了。
因為分鏡手稿畫的太詳細了。
而且一眼就能夠看出這部電影非常的講究構圖和光線——趙斐最擅長的就是以相對靜態的構圖與運鏡、形態萬化的光線以及細膩精致的色彩氣氛,在銀幕之上呈現出一幅幅如古典油畫般厚重典雅的畫面。
郝運的分鏡手稿幾乎每一幀都有對這方面的要求和標注。
換做是普通攝影師的話,即便有如此詳細的標注,也很難達到導演如此高標準的要求。
見獵心喜,再加上這部電影是比較少見的音樂題材,趙斐最終還是以40萬的酬勞接下了這部電影的攝影和美術工作。
姜聞這次沒有再擔任監制。
拿了戛納最佳編劇獎,郝運就相當于獲得了各大歐洲電影節的入場券,已經不需要再借姜聞的名頭行事。
還讓姜聞掛監制,反而給人一種沒斷奶的感覺。
不過,郝運的開機儀式上,姜聞依舊帶著周韞親臨現場。
這部電影的投資構成一如既往的復雜。
制片人董憑一百萬,郝運、姜聞、劉阿姨、華影、華姨、橫店、北電各自一百萬。
一共八百萬的預算。
郝運其實已經跟各家解釋過了,他這部電影是要拿去柏林電影節沖獎的。
大概率不會有太多的票房。
即便是有董憑幫忙賣海外版權,也未必能夠收得回這八百萬的成本。
因此,大家如果有誰不想投,那就約下次。
對劉阿姨他也是這么說的。
意外的是,各家都沒有退縮的打算,甚至連北電這樣非專業的投資機構,都愿意拿錢投資。
他們也不害怕,投資了《心迷宮》五十萬,回款一百五十萬。
投資《那些年》一百萬,不確定能賺多少,但那電影陣容強大,肯定不會虧錢。
所以再跟著郝運投一部也沒什么問題。
反正郝運現在還是北電的學生,北電青影廠本來就是用來扶持學生拍電影的。
各大出品方都派人參加了開機儀式。
開機儀式在中央音樂學院校內舉行,有校領導參加儀式。
郝運本不打算辦新聞發布會,但是依舊來了不少的媒體,有電影娛樂媒體,也有主流媒體。
這畢竟是中央音樂學院跟進的項目,他們沒有參與投資,但是免費提供了設備和場地,還派出了學生當志愿者。
人家想要一些正面報道,太合情合理了。
郝運先是說了一通開場白,介紹了一下劇組和一眾主創,最后請藝術顧問劉光泗老先生幫忙揭幕。
《爆裂鼓手》這個名字就算正式亮相了。
當然,校領導致辭,郝運再發表一下對學校的感謝之情,這都是必要的流程。
郝運非常懂合作。
合照結束后,《爆裂鼓手》正式開機。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