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投入是后期。
聽說郝運請了好萊塢的特效團隊,還租了幾套別墅來安置這些技術宅們,每天山珍海味的招待著。
三亞最近因為《少年派》劇組的進駐多了不少外國人。
此外,李諳還發現了一件事。
那就是郝運這邊的各種設備實在太先進了,一改他對內地劇組的印象。
很明顯,在好萊塢完成立足的郝運,不止是學到了好萊塢的拍攝技術,硬件也進行了一步到胃的升級,這些在好萊塢都難得一見的設備就是明證。
“ok,這一條過了,給小家伙喝點姜湯。”
男主小時候的扮演者是個六七歲的印渡小男孩,郝運對隔壁這個國度沒什么好感,卻也不至于苛待一個小孩。
不過,那小孩可不這么想。
看著工作人員端過來的姜湯,他只想回家找媽媽。
華夏人實在太恐怖了。
難怪三個人就能追著我們一個營打,還嫌我們投降慢。
“這個哪來的?”李諳指著攝影機問。
“哦,朋友送的……”郝運實話實說,但是李諳根本不信啊。
看到郝運諱莫如深,他也不好繼續追問參數,更別提讓郝運也給整兩臺。
“我跟揚·馬特爾聊過他的這個……”李諳嘆息道。
“啊,聊了什么?”郝運似乎很驚訝。
他其實一點也不驚訝,郝運和揚·馬特爾一直都有聯系。
實際上,《少年派》當初買版權的時候,說好了五年之內就必須要拍出來。
揚·馬特爾擔心郝運雪藏他的作品。
不過,隨著郝運和揚·馬特爾的交流越來越多,郝運又成了全球最知名的導演和暢銷書作家,揚·馬特爾也不催促了。
和郝運又簽了一份補充協議,取消了五年的限制。
他甚至還告訴過郝運,李諳來找過他,話里話外的意思都是希望他支持李諳來當這個導演。
雖然揚·馬特爾已經把版權賣給了郝運,但是如果有更具實力的導演出面截胡,李諳也不是沒有機會。
畢竟大家都是體面人。
可惜,揚·馬特爾更看重郝運,覺得能夠寫出《火星救援》《消失的愛人》這種暢銷書的郝運才是他的同類人,才更懂得他的作品,才能保證更完美的影視化。
李諳純粹就是做了無用功。
“我問他為什么寫成印渡人的故事,他跟我聊了很多。”李諳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說這個。
郝運的電影都已經開機了,他再也沒有機會。
“因為印渡是個特別的國家,宗教繁多,又熱愛動物,讓無數神靈、各種動物和人一起共存在了一片土地上,既有班加羅爾那樣的軟件之都,也有貧瘠到無法想象的比哈爾邦,還有無數的惡性事件,以及千年不曾變過的種姓制。
那是一塊人與自然,科學與神學,人性與野蠻,自由與奴役,激烈沖突,不和諧卻又能共存的土地。
這些幾乎包含了組成人類靈魂的各種成分,與其說派是印渡人,不如說他是一個典型的人,是你我每個人的縮影。
所以,是不是印渡人根本不重要。”
郝運接過他的話,直接就把為什么選印渡人當主角這個給分析了一通。
“啊?!”李諳的反應讓郝運想笑。
這種問題,他和揚·馬特爾早就討論過了,李諳跑去和揚·馬特爾討論,其實都是吃郝運和揚·馬特爾吃過的剩飯。
李諳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他現在就像是一個老色胚,跟郝運說,你的女人揚·馬特爾,跟我有一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