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肯定希望陳關西拿這個影帝。
然后頓了頓又說道:“影帝是金像獎對演員的肯定,是一種難得的殊榮,但它同樣也只是一個頭銜,并不能作為評判演員的終極標準,很多沒有拿到過影帝的演員其實演技并不比我們這些影帝差。我覺得作為演員,沒必要對這類虛銜太在意,演好自己的角色比什么都更重要。”
蔣儀徹底傻眼了。
她被郝運的厚臉皮給鎮住了。
影帝不重要?
你可拉倒吧,你不止在公開場合表示過自己想拿影帝,看看你拍的電影和選的角色,多少是奔著影帝頭銜去的。
你也好意思說影帝不重要。
“我也是一個演員,非常認同運仔這句話!”好在邊上的另外一位紅毯司儀反應比較快,沒讓現場遇冷。
接下來的采訪就比較順利了。
這次郝運沒獲得什么提名,他又不能拿終身成就獎,所以主要的還是頒獎。
其他時間就和安小曦坐在那里當擺設就行了。
這一次的金像獎和以往的也沒什么不同,香江電影金像獎比金馬獎更加保守,即便是屎盆子找沒消化完的花生米,也依舊舍不得挪開嘴。
所以《打擂臺》就拿了不少獎。
《打擂臺》的藝術水準并不高,商業性也差,票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其脫穎而出完全靠的是創作者將復古和致敬做到極致之后的情懷泛濫.
這表明了被內地電影市場異化的香港電影人對黃金年代乖張孟浪的創作氛圍的懷戀。
《打擂臺》拿獎也是一種暗示,包括主席陳佳尚在內,投票者在用這個姿態告訴大家:金像獎是香江的!金像獎就是區域性的!金像獎不是針對所有華語片的!
其實又何必呢。
在香江電影的黃金時代,香江電影是何等開放包容和自信?如今,這樣大肆彰顯的“保護主義”,也未必不是一種可悲。
更顯得香江電影金像獎的虛弱。
未來的某一天,說不定就連導協表彰大會都有可能比香江電影金像獎更有公信力。
不過,黑豆傳媒竟然也有一部電影拿了不少獎,這部電影就是《枷鎖》——就是忻鈺坤他們十幾個導演趁著《分裂》劇組下班套拍的那部電影。
但是這部電影報備的制片地區是香江,所以還是香江電影拿獎。
《枷鎖》拿的獎項和郝運沒什么關系。
劉嘉琳憑借《狄仁杰》封后,這應該是一個頗具爭議的結果,她演得武后也就那么回事,《狄仁杰》本身也不是特別有深度的電影。
郝運更關注的是影帝的頒獎。
等到最佳男演員頒獎的時候,郝運和安小曦一起離開座位走向了頒獎臺。
兩人是這次影帝的頒獎人。
“你說,如果我拿著獎杯掉頭就跑,那本屆金像獎的影帝是不是就是我的了?”
郝運在臺上和安小曦開玩笑。
“我不會讓你跑了的,我要保護獎杯……”安小曦挽住郝運的胳膊,臺下頓時就開始起哄了。
你們兩個這個在公開撒狗糧啊。
安小曦在香江的地位可能不如郝運,但是人氣卻絲毫不差。
她來香江這邊逛個街都會被人拍。
在書報亭掛著的雜志,輕而易舉的就能看到關于她的新聞。
而且經常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見報。
比如“安小曦低調來港游樂園,邊咬手指邊看海洋生物”。
要不要這么可愛啊。
“搶獎杯是不對的嗎?”郝運還在搞怪。
“當然是不對的,你要憑自己的本事拿!”安小曦也陪他演上了,很認真的勸阻說道。
“那行吧,咱們下次再來,先看看這次都有哪些人獲得提名。”
大屏幕上開始滾動這次獲獎的幾個人。
這些人里頭,除了陳關西,郝運其實更欣賞張雪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