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盧齊歐來說,他的人生就是在荒蕪的山脈間迷茫著,徘徊著。
這里沒有太陽,因此,一切因太陽而生的美好都不曾出現過,除了一片荒蕪外,只有人以及人還有人。
荒山與荒山不斷重疊著,永遠望不見盡頭。
又或許也可以說是一眼就可以望見盡頭。
因為他知道,不管走多遠,荒山的那邊依舊是荒山,只有一片荒蕪。
而這什么都沒有的地方,人想要活下去,除了吃自己以外,就只有吃別人了。
雖然不知道自己為何而生,但是,盧齊歐活下來了。
就這樣漫無目的的活著,直到那一刻。
對于自己的童年,盧齊歐基本上已經不記得了,但唯有一段記憶,他一生都不會忘記。
因為那段記憶決定了他的人生。
那段記憶的開端,是尚且年幼的盧齊歐被一本故事深深的震撼到了。
為何會接觸那本故事的原因已經記不清了,那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一刻留在盧齊歐心中的震撼與感動,讓他做出了決定,一個關于人生的決定。
他也要創作出這樣能給予他人震撼與感動的作品。
但是,盧齊歐的這一決定,卻遭到他父親的嚴厲反對。
“那種玩意兒有什么用能賺錢嗎”父親問。
盧齊歐為自己父親的傲慢與無知而感到苦惱,因為沒有父親錢財上的支持,他連學校也上不了。
但是,盧齊歐當時唯一能做的反抗,就是跟隨自己信教的母親一起前往教堂,向神真心的懇求,希望神能回應自己的心愿。
隨后,神真的聽到了盧齊歐的心愿。
于是,不久之后,盧齊歐的父親就出意外去世了。
父親死了,盧齊歐高興極了。
但與此同時,盧齊歐也意識到了一件事。
自己的父親死去,自己本不應該這么高興,而是應該感到悲傷才是。
但是,這股喜悅之情絕不是虛假的。
由此,盧齊歐明白了自己這個人的本質,是難以被社會接受的,所謂的惡人吧。
這個社會不會接受他這樣的人,只會接受對自己有利的善良的人。
所以,為了活下去,盧齊歐只得以善良包裹自己,埋葬自己的本性,盡全力的去討好自己的母親,去討好周圍所有人。
盧齊歐的努力也得來了回報,在母親的同意下,他終于可以去上學了。
盧齊歐并沒有浪費這一來之不易的機會,每天一直都是學習到很晚才不得不睡下。
同時,他也沒有落下與他人的來往,因為他清楚,人脈是高于其他一切因素的。
這是他那位因為死去而善良的父親教會他的道理。
就這樣,盧齊歐進入了優秀的學校,結識了有身份有地位的朋友,并在一切人脈力量的協助下,終于以作家的身份出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