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點就在大隊部的后身,原先是南關嶺小學。頭兩年小學廢棄,成為知青們居住學習的地方。
墻上用紅色的油漆刷著“知識改變命運,知青點亮鄉村”“報效祖國,獻身農村,廣闊天地,大有所為”的知青口號。
十多位知青們齊刷刷地坐在操場中間的長椅上,挺直著上身聽課。聽完課,下午就是勞動時間。
原主曾在知青點幫忙做過大鍋飯,伊曼根據原主的記憶,找到公社領導。
“你說你想下放”伊曼表明來意后,公社領導推了推眼鏡,贊許地說“你倒是比你家哥哥姐姐強,知道迎難而上,不做逃兵,不背叛人民。”
伊曼用真誠的小眼神望著這名姓蘇的老干部,據說他是教師出身,前兩年差點被打倒,遭過一場后,他比其他公社人員待人要寬厚、平和,沒那么激進。對待成分高的分子,不會一桿子打死。
“我是真心要求自我進步,作為年輕人,不能老是原地踏步。在老家雖然好,但我心系遠方,希望能用微薄之力,在祖國缺少人手的地方,為祖國的基礎建設添磚加瓦。”
主要是離這破地方越遠越好,別讓伊大富他們找到。
“你的心意我能理解,看來這一年來的思想匯報沒白做啊。”老蘇同志欣慰地點點頭,接著說“可惜目前政策是按照原籍下放,你已經在老家,按照規定不能離開。”
伊曼垮著小臉說“難道我真沒有機會報效祖國嗎”
老蘇同志笑了笑,溫和地說“我能理解你迫切的希望,其實還有種不成文的方法,但我并不建議。”
伊曼問“是什么方法”
老蘇同志說“投親。如果你家戶口本上有人在外地農村或偏遠地區,你可以申請投親,只要那邊需要人手,一般都會批準。”
“這恐怕不成。”伊曼自己說“我家戶口本上的人全在南關嶺,沒有其他地方的戶口。”
老蘇同志提點伊曼說“也未必非要血親嘛。”他看著伊曼疑惑的小眼神,搖搖頭說“其實我不建議你因為想要支持國家遠方建設而與人結為伴侶關系。”
伊曼頭上的小燈一下亮了,對了,要是成為夫妻關系,那不就能投親去到時候想走多遠都多遠,想走幾年走幾年。
只是婚姻不是兒戲
伊曼蹙眉思考起這件事情的可行性。
如果這是唯一的辦法,那她要怎么給自己找個身在遠方的丈夫呢
謝過老蘇同志后,伊曼心事重重地往家里走。
回去的路上,經過池塘冰面上,可以看到被人砸過的痕跡。
石頭
伊曼想到剛才在這邊遇到孟虎,心情又苦悶起來,這才是她目前最應該解決的人。穿過冰面,正要上岸。一只手沖她伸了過來,伊曼嚇了一跳。
王笈鈴本來想拉伊曼上來,見她渾身一哆嗦,忙問“你怎么了嚇成這樣。”
伊曼抬頭怔怔地看著王笈鈴的臉,陡然間回憶起原書中有這么一個情節。
作者本來是為了描述盲流孟虎的可惡之處,寥寥幾筆提到過在糧倉里,孟虎沾污過一個女孩。因為那名女孩經常跟原主同出同入,被他惦記在心里。
王笈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