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行軍上萬騎隊之前,一切生靈都是獵物,而且任憑獵物如何努力,任憑它們想要抵抗或者逃走,都只有一個結果。
此刻道路旁,成排成排堆積的尸體證明了這一點。
道路后方,清晨的陽光下有黑煙升騰。那是因為今天凌晨的時候,有群躲在隱蔽窩棚里的農人被發現了,蒙古人試圖放火把他們熏出來。結果天干物燥,火勢很快失控,燒了半座村莊。
村里的居民四處逃竄。他們都很熟悉周邊地形,所以受命追逐的五十名騎兵花了點工夫才將他們圍攏起來。為了泄憤,騎兵們用繩索捆住男人的手臂,把他們栓在馬尾上拖曳至死。女人的待遇好些,無論老幼,都是和蒙古勇士一起經歷快樂后,再被弓箭射死的。
回到村落稟報的時候,帶隊的百夫長因為沒留活口,捱了千夫長好幾鞭子。好在蒙古人經歷西征的錘煉之后,對如何搜刮很有心得。哪怕沒人指點,他們也能通過馬匹踐踏的回聲找到隱藏的地窖之類,搜出把村民們偷藏的糧食和用罐子裝的一點銅錢或布匹。
騎隊行進的時候,拖雷看見有蒙古人拎著最后搜出的一些財物和糧食,說笑著走回來。
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輕松、自在和愜意,完全沒有經歷長途奔襲后的那種疲憊感。那固然因為蒙古人天生的強韌體格,也源自于在西域攻破無數國度,不斷確證自身強大而養成的強烈自信。
他們覺得,被殺死的人和畜牲沒有區別。這些人的命,這些人所積累的財富或其它一切,最終都必然給蒙古人享用。而戰爭就是理所當然拿取這些的過程,和自己身在家鄉草原宰割牛羊沒有任何不同。
這種想法一點沒錯,強者正該如此,此行的目的本也如此。
“四王子,宋軍一部就在南面十里監視咱們。要不要派些人去,把他們驅散?”
“不必。他們不會動的。宋國最有權勢的大人物嚴令他們,無論如何都不允許和我們沖突。”
“可是……”
“放心,就算將士們殺人屠村,也一樣。宋國的官兒關心的是自己的官位,是中樞對他們的觀感如何,不會在乎底下的事。”
話雖如此說,拖雷坐在橋邊,向騎兵們揮了揮手,示意他們快速通過橋面,別為了一點零碎的好處耽擱時間。
這里是小商橋。
拖雷聽說過這個地方。
往久遠處推,這是宋國一位勇將與女真人鏖戰之所;而往近處回憶,這是宋國負責京西一帶的大帥趙方,上次揮軍中原時通過的要道。
時隔四載,又一支軍隊越過此地急速北上,但不是永遠畏首縮尾的宋軍,而是長驅數千里,猶自斗志高亢的蒙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