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八日,孝儀憲皇后發引,京中文武百官、宗室勛貴送靈。
卯時,梓宮由慈寧宮奉移觀德殿,工部、內務府將黃幔素帷及供幾案、五供把蓮等項,預先撤出送往,儀仗全設。
上駟院備馬四十八匹、駝包十八副。工部備大升轝及小轝於門外,陳冊寶彩亭。
梓宮夫役人等共六班,每班各八十人,每班外各備八人,由工部并五城兵馬司選派,均衣駕衣,分班立俟。
熙豐帝詣梓宮前舉哀,執事官進奠幾。今上祭酒三爵,每祭行一拜禮興,退至檻外東旁立。
禮部尚書林如海、內務府總管大臣義振親王恭奉冊寶陳於彩亭內,恭奉梓宮啟行。
靈駕啟行后,一隊錦衣校尉、力士前導。
數百宮人隨后出,各捧吾仗、立瓜、臥瓜、五色龍鳳旗,舉赤、黃龍、鳳、雉尾扇并四季花傘、五色九鳳傘等。
又有持金節、拂塵、金香爐、金香盒、金盥盤、金盂、金瓶、金椅、金方幾等。
后持九鳳曲柄黃蓋,并抬鳳輿一乘,儀輿二乘,鳳車一乘,儀車二乘,這是半套皇太后儀仗。
后面則是各種素白旗幡、紙扎的侍從、宮殿、寶塔、馬匹并金銀紙錁等喪儀事物。
跟著是80個力夫抬的梓宮,也就是皇太后的棺槨,梓宮上罩著明黃色墜瓔珞絡子的大棺罩,華貴莊重。
其后又是半套皇太后儀仗,與前面的湊足一套,將隨她一起長眠地宮。
再后是熙豐帝儀仗,并隨行的一千御前侍衛龍禁尉。
梓宮過處眾文武官員、宗親勛貴人等皆跪,候過隨行。
從奉天門出,沿朱雀大街至永定門,無數老百姓早已跪在道旁,恭送靈駕出城。
出外城后,梓宮換了128人大扛,以最高規格送往孝慈縣,除隨行的宗室、命婦、勛貴外,其余人等各自回去。
在賈琮交好的世家中,因牛繼宗、柳芳、侯孝康等并其世子都有勛爵,并在京營中掛了職,故皆不必去。
只有齊國公府陳瑞文、治國公府馬尚、繕國公府石光珠是閑散親爵,須得隨行送駕。
隨行護駕的四營兵馬早已素服嚴陣,候在城門外,見儀仗出城。
青陽侯戚鋒、滎陽侯裴慶分率驍騎營、星騎營為前鋒開路。
保安侯熊超、延慶侯蘇強分率奮武營、練武營殿后。
大軍浩浩蕩蕩過后,才輪到送駕的各家人等。
賈琮看得暗暗咋舌,怪不得七八十里地要走十余天。
這一大幫子人好幾萬,又帶著梓宮,即便能走快也不敢走快,因為走快了便是大不敬、不莊重。
賈琮騎在馬上,立于道旁,見陳瑞文等人經過,忙招手叫他們過來。
“諸位世伯,此次送靈非同小可,都仔細些兒。”賈琮低聲道。
眾人聽出他言外之意,均點點頭道“多謝侯爺提點,我等自會小心謹慎。此外京中的事,已安排犬子代勞,聽憑侯爺差遣。”
賈琮道“甚好。祝各位一路順風。”
“桓侯再會。”眾人拱拱手去了。
“三哥,我要去了,有什么吩咐么”旁邊賈環騎著馬,帶著板兒等親兵靠過來,后面是兩位太太并賈赦的車轎。
賈琮見板兒長高了許多,眼神機伶,神情憨厚,心中也歡喜,朝他點點頭。
把賈環拉到一邊,叮囑道“環哥兒,我與你說一句話,不可對第三人說。”
“是。三哥放心,我絕不告訴一個人。”賈環忙道。
“嗯。此去若有變故,不許逞能,若老爺、太太等聽你勸諫便罷,若不從,你只管自保。明白了么”賈琮低聲道。
“是,三哥,我記住了。”賈環點點頭,畢竟他也有些“實戰經驗”,知道戰場不是兒戲。
賈琮猶不放心,道“崔巖,帶一隊人跟著環三爺,務必護他周全。”
身后一親兵忙出列,躬身道“標下得令”
安排好后,賈琮目送眾人走遠,才率隊回城。
回到家,各人早已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