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沸水,這個簡單,就是燒開水。
循環的冷卻水進入反應堆燒開后再抽出去,利用開水產生的蒸汽驅動發電輪機。
當年這兒要測試抽水水泵,這個水泵要求在核反應堆暫時不提供能量的時候,依然可以持續工作,把熱水抽出去。
這個抽熱水很關鍵,否則高溫累積起來很危險。
給水泵供電這個事兒,是一臺柴油發電機干的,讓水泵能繼續工作。
可柴油發電機啟動,需要一分鐘時間,這一分鐘的熱量積累也夠瞧的了,容易出事兒。
工程師有了個新想法,認為可以利用電廠蒸汽驅動的發電輪機。
核反應堆這個時候是暫時不提供能量了,可輪機有慣性,水泵這一分鐘的電力空當,可以讓輪機慣性填上去。
想法很美妙,可當時這算是技術空白,實踐起來會出現問題。
三次實驗都失敗了,到了第四次,出事兒了。
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差兩個月就正好是二十年前。
當時烏克蘭首府基輔旁邊的一個小電站忽然關停,導致首府用電緊張。
核電站測試是要關停反應堆的,不發電了。
電力局就要求核電站不要在白天進行第四次測試,而是挪到半夜,全市不怎么用電的時候。
廠長當時答應了,可這帶來兩個問題。
一是根據工廠的排班,技術骨干都是白天的班,晚上值班都是些剛上班不久的年輕操作員。
所以這次復雜的測試任務,就落在這群小年輕頭上。
當時這位操作員,二十五歲的年紀,上班才四個月,干這種活兒人是懵的。
第二個問題,那就是核反應堆內部的技術問題了。
反應堆在這天白天,因為之前準備要測試了,然后又被忽然延后,一直保持著半功率運轉的狀態。
半功率運轉,導致反應堆幾年積累下來的大量碘135,不斷地衰變為氙135。
氙135到了半夜凌晨的時候,濃度極高。
氙135具有吸收中子,阻礙核反應的效果。
半夜測試開始,核反應堆功率繼續下調,高濃度的氙135這就開始作妖了。
核反應的功率不可救藥地急速往下掉。
事情到這兒為止,還有救。
關停反應堆二十四小時,氙135自身是會衰變的,會自動消失。
可是關停反應堆,這就意味著第四次實驗徹底失敗。
這個結果,顯然是當時的代理總工程師不能接受的。
這就開始作死了。
明知道接下去要做的違反安全條例,于是代理總工程師讓操作員關停了自動控制系統和警報系統,改為手動控制。
這個操作跟之前是反的,目的是把反應堆功率往上拉一點,好盡可能地模擬反應堆正常運行的情況。
可是當時反應堆內部的氙135濃度依然很高,阻礙著核反應,功率上不來。
而手動操作那邊,其實操控已經拉滿了。
然后水泵開始運作,底部的水被逐漸抽出去,可這過程沒那么快,循環水系統之前的熱量積累,依然讓留在反應堆里的水開始沸騰了。
水沸騰,就會產生氣泡。
水對中子是有吸收作用的,能抑制核反應。
一旦產生氣泡,那么這種抑制作用就降低了。
同時碘135被耗盡,氙135沒了來源補充,濃度開始降低。
于是在同一時間,兩種對核反應有抑制的物質,作用開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