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藝術創作,秦天還帶著孩子們參與了河流清理活動。他們來到一條被污染的河流邊,只見垃圾遍布,水面上漂浮著廢棄物。
“這條河流原本應該是清澈的,但現在卻被垃圾污染了。”秦天語氣沉重地說道,“我們需要保護我們的環境,讓河流重回清澈。”
孩子們紛紛點頭,他們戴上手套,拿起垃圾袋,開始認真地清理河流邊的垃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河流很快變得干凈整潔。
“看我們清理得多干凈”一個孩子興奮地展示著他的勞動成果。
“是的,你們做得非常好”秦天贊揚道,“保護環境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你們今天的行動將為這片土地帶來積極的變化。”
活動結束后,孩子們圍坐在一起,分享著他們的感受和收獲。
“我今天才知道,原來垃圾對環境的破壞這么大。”一個孩子感慨地說道。
“是啊,我們以后一定要更加注意環保,不再亂扔垃圾。”另一個孩子補充道。
秦天微笑著看著他們,心中感到無比欣慰。他知道,這次菲洲之旅不僅讓孩子們親身體驗了大自然的美麗,還在他們心中播下了環保的種子。
這次菲洲之旅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親身體驗到環境的重要性,增強了他們的環保意識。團隊對這次活動的成功感到興奮,并希望在其他地區復制這種體驗式學習的模式。
回到華夏后,秦天、陸婉和李芳開會討論如何改進接下來的研學課程。
“菲洲的孩子們從雨林探險中學到了很多,我們可以在亞洲和歐洲的森林和海岸地區開展類似的活動。”陸婉提議道,“讓孩子們感受到不同的生態環境,他們會更加意識到這些環境的脆弱和美麗。”
秦天贊同道“這也是個好機會,讓孩子們了解不同地區的自然生態,培養他們的全球視野。”
李芳補充道“我們還應該與當地的學校和環保組織合作,在實地活動之后組織一系列的課堂討論,幫助孩子們深化所學的環保知識。”
幾周后,團隊推出了結合課堂與戶外活動的新一輪研學課程,覆蓋亞洲、歐洲和中東地區。在這些課程中,孩子們能夠實地考察當地的自然景觀,并學習如何用藝術表達他們的環保理念。
在歐洲的一片溫帶森林中,陸婉帶領著一群學生穿越茂密的松樹林。她指著樹冠上的松果,說道“看,這些松果是松樹繁殖的種子。它們從樹上掉下來之后,可以在地面上生根發芽,長成新的松樹。”
一個學生拿起掉落的松果,問道“我們可以用它們做什么”
陸婉微笑著回答“你可以用它們來制作裝飾品或畫作,發揮你的創意。”
學生們隨后開始尋找各種自然材料,比如松果、落葉、樹枝,利用它們在紙上創作出一幅幅森林主題的拼貼畫。
在中東,李芳帶領學生們深入沙漠,講解駱駝的生存方式,以及沙漠生態系統的獨特性。孩子們在沙丘上用廢舊的布料和塑料瓶蓋制作了沙漠景觀模型,并探討沙漠化的問題。
“我們可以如何保護沙漠中的生物”一個孩子好奇地問。
李芳回答“我們可以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干擾,節約用水,讓沙漠里的動植物有更好的生存環境。”
“那我們以后一定要節約用水”另一個孩子回應道。
孩子們通過這些課程,不僅學會了利用廢棄材料進行藝術創作,還意識到各自地區的生態環境對地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