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文殊菩薩此舉,雖看似行了大智,但觀音菩薩只有一句四字言語自以為是。
也是她觀瞧三藏法師許久,不知不覺間,一些以往的觀念,正在潛移默化的發生改變。菩薩一顆慈悲心,雖然有時候難免“濫發”了些,但也正是因她這般行事,才能得三界眾生敬服。
畢竟在觀音菩薩這里,雖然惡人不一定會有惡報,但好人必然會有好報。
佛門十大菩薩,智、慧、慈、悲、勇、定、愿、行、威、愛可謂皆有所長,各有所短,十者合一,才為圓滿無盡,可哪兒有那么容易
觀音菩薩心中輕嘆一聲,都說他們是渡化眾生的菩薩,可誰知他們不過也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尋常修行者罷了,誰能渡他們
也還是三藏說過的一句話,讓菩薩覺著頗有道理為何要等旁人來渡何不自渡
渡自己,乃是小乘佛法。
幾位當值的水部神將在陛下面前請罪,有菩薩在側,自然開口為他們求情,并心甘情愿擔了他們身上的因果,玉帝順水推舟呈了人情,幾位神將拜謝菩薩慈悲與玉帝開恩。
老君只在一旁無奈道“君子可欺之以方。”
“阿彌陀佛。”觀音菩薩笑道“貧僧自得其樂耶。本也是靈山之過,貧僧自不能坐視不理。”
只是相對于一口承下此乃靈山過失的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此刻顯然心有不甘。
此番騎虎難下,雖自己一度以言語迫之,可不論是這國君,還是這一朝文武百姓,皆有出乎預料之舉,此刻萬民呼呵陛下之勢,一聲聲震在他的內心深處他知道,自己已失勢。
便是以他的道心,在見到眼前這一幕震撼場景的時候,似乎亦有了一絲動搖。
法海見文殊菩薩神情似乎出現了幾分恍惚,便開口道“菩薩,你錯了。”
“貧僧,錯了么”
“菩薩卻才問我,什么是仙、什么是神、什么是佛。是因為修行者所追逐的無非就是此三者,因此菩薩問吾,吾心中有數。”法海見菩薩回神,又道“貧僧問菩薩什么是人,難道不是因為菩薩所渡之眾,乃是人”
“菩薩既知仙、神、佛各不相同,難道不知人有人的渡法,妖有妖的渡法菩薩卻以教化僧眾之法來渡化凡人難道就不曾問問被菩薩渡化的凡人,所需者為何”
文殊菩薩一時無言相對。
法海見他沉默不語,又道
“人,天地之性冣最貴者也”
“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
“人所需者,不過一世平安矣。”
“菩薩,此事你不知,還是不愿知”
文殊菩薩有些出神,他聽法海言語,細細思量似乎有理。
吾當真錯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