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你也不知道他的蹤跡”
“是啊。”諦聽畢竟不是萬能的,“按說一個凡人的魂魄,本不應該逃過我的探查,除非是有人故意將他封禁但這也會留下相應的痕跡。可這一次若非是動手之人的法力修為已經能夠達到完全將我神通屏蔽之境界,那么還剩下最后一種可能就是我懷疑它的魂魄,已經不在三界之中了。”
“我更加傾向于后者,因為在三界之中,似乎也沒有什么大神通者,會去用這樣的手段,去針對一個天竺皇帝”
諦聽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法海與地藏王菩薩,也認為諦聽所言不無道理,那么既然他的魂魄不在三界那會是去了什么地方呢
“魔界”
法海與地藏王菩薩對視一眼,給出了答案。
有諦聽在,魔界之中出現異變的事情,地藏王菩薩自然也是知曉的,當日他們在靈山大雄寶殿之中議事的時候,本也沒有隔絕諦聽的探聽,就是讓它將魔界的事情,告知給地藏王菩薩。
畢竟相對于天界與人間,冥界是最容易被魔界入侵的地方,如果說以往只是一個無天魔祖的話,地藏王菩薩與酆都大帝聯手,自然不必畏懼。
可如今多了一個玉帝的魔界化身“奎剛法祖”,冥界的處境就沒以往那么安穩了。
法海離開了陰山之后,又去了一趟灌江口畢竟諦聽與六耳獼猴神通雖然相似,但側重點還是有些所不同的,再加上六耳獼猴眼下負責監察三界,希望可以有些別的收獲。
但結果還是一樣的,六耳獼猴也聽不到天竺皇帝的魂魄究竟在什么地方。
此事一時也難以水落石出,法海囑咐六耳獼猴讓他分心在李世民以及西洲幾位國主的身上,并且時刻探聽魔界原本幾處魔界裂縫的狀況,若有異象第一時間通知自己。
聽聞三藏法師來訪,楊戩也放下了手頭的公務,先來同三藏法師接洽。
兩人一對視,便知道雙方都是“魔界異變”的知情人,便交換了一下雙方知曉的情報,互通有無,做到心中有數。
當得知不論是玉帝還是佛祖,都要在大劫來臨之際轉世投胎時,三藏法師與二郎真君同時陷入了語頓之中一旁的六耳獼猴更是說道“該不會就是他們兩位為了有個借口下凡,故意做出來的局吧”
應該不會吧
但法海與二郎真君卻不知為何,在這一刻對玉帝與佛祖,都沒有什么信心。
“唉”還是楊戩輕嘆了一聲,“如果當真是那樣,也好。”
他們這些人受點累也不是什么大事,最起碼知道劫難不是真的,這或許對三界眾生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
怕就怕劫難是真的,他們兩個趁機摸魚也是真的。
但不論如何,他們兩個都會盡好該盡的職責。
不過,如果這真是玉帝與佛祖兩個人自導自演那么就希望他們能藏一輩子別露出什么破綻,否則二郎真君的三尖兩刃槍與三藏法師的九環錫杖,會讓他們知道什么叫對“三界眾生”的大愛。
三個月的時間,轉眼就過去了。
出使天竺的王玄策,也在今日返回大唐,王玄策去向李世民復命,悟凈自然就是回到了大慈恩寺,向師父稟報此行收獲。
“師父。”悟凈見了師父先行禮。
因為有大圣留下的傳音法器,悟凈是與師父時刻保持聯系的,故而師父從陰司得來的消息,悟凈是知道的而且關于他在天竺探查的一些基本情況,此前也是向師父稟報過的。
“師父請看。”
悟凈直入正題,從自己的乾坤袋中,將天竺皇帝的肉身取出,放在師父面前。
“弟子暗中探查過天竺國陛下的尸身,并無致命的內外傷,也不是中毒而死更像是他的魂魄被瞬間抽離。為了以防有什么紕漏,弟子將天竺國陛下的肉身也帶來了路過烏雞國的時候,去向井龍王借來了定顏珠。”
悟凈的能耐法海是知道的,除卻定顏珠之外,其上附著的佛法氣息,應當就是悟凈在接到定顏珠之前,以自身法力蘊養天竺皇帝的尸身。
“天竺國陛下死后,國中產生了內亂”悟凈又向法師稟明天竺國中如今的現狀,“國家一分為五,各自為政當朝丞相欲意趁亂篡位,率領五萬叛軍包圍皇城,王玄策單人匹馬破陣擒賊”
“而后玉華州勤王之師入京,玉華王輔佐太子登基,眼下天竺國中的叛亂已經基本平定新任天竺國皇帝向大唐派出使臣,送上國書以及諸多禮物,想要同大唐結成兄弟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