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過雍州,進入涼州之后,補給變得異常困難。
還巧合的,行軍途中撞上了敵軍。
大軍相撞,雙方各自拉弓射箭迎敵。但很快就落了下風。
這倒不是朝廷軍隊實力不夠,而是對方清楚的知道你的裝備和力量,早已備好了,換更強的硬弓,備戰待敵。
北宮伯玉的羌族軍隊,幾乎每個戰士能拉二、三石的強弓,個別強者,可開四石之弓。威力和射程,遠勝出征軍隊。
張溫帶隊撤退及時,又備有盾甲保護,才沒有釀成更大的傷亡。
此地狄戎之人混雜并居,風俗不同,人情難變。再加上這里漢人百姓,本來就稀少,還有一部分,甚至融入其中,發生半胡化。
各羌部落人數談不上多,本身還處在一種半游牧半奴隸的狀態。
而部落中,也非鐵板一塊,以地緣來說,就有不少散落的分支族群,他們以血緣為紐帶,崇尚名望貴族。不同姓氏族群間,也相互攻伐。
能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除了這些事實因素外,如漢朝軍力衰退,政治腐敗等。
其實這些地方都沒有得到好好的治理,未來富饒的巴蜀之地,因道路不便,為官者都避之不及,
南方之地,在眼中去了便是埋骨異鄉。再南之地,便可稱其為島夷、楚蠻等。更何況紛亂不絕涼州呢
另一個原因,東漢朝廷有時候,會將州縣內徙,當地百姓就算不愿意,也必須遷徙,不然受到發遣之苦。
自身家產得不到保護,還要受流離失所,人心怎么安定待朝廷平定亂局之后,再把州縣恢復,而已經被迫安定下來的百姓,早已經成了新家,不會回去了。
羌人后漢書形容他們堪暑耐寒,同之禽獸。身體強壯,但文明程度比較低
張溫和他麾下的人不懂得和當地人相處,一時半會兒籠絡不了人心。
相比之下,北宮伯玉是推舉而出的羌人的代表。馬、韓、邊等人是當地的官員、大族。這里的人們提起他們的名字,比漢朝天子都頻繁。
之后,朝廷再下命令叫各地邊防,支援軍隊。
蕭域早就聽聞漢朝內部發生動亂,早已做好了準備,就等著命令到來。
接到調令,安排韋孝寬、屠封兩人負責邊防之事,韓靈憑借資歷接替年邁的曹越,成為三軍將帥之首。
韓靈在史書中找不到來歷的人,怎么會超過韋孝寬成為三軍將帥呢
韓靈戰績和功勛,蕭域都沒有講給蕭駿聽。
絕不是像曹越這種,因為其略懂軍事。利用親戚身份,早年,被蕭域用來平衡權力的人物,兩人沒一點相同處。
而蕭駿早年跟他學習兵法,也只是覺得他的理解度能力很高,問他,將領有五危,如何解釋
不僅告訴你答案,還能告訴你他出自哪里,是哪一篇,第幾句。
當你想問的再詳細一點,他能給你舉出古今案例,進行翻譯,再給出自己的解析。
懂得多不說,為人還低調。長的白凈,年紀輕輕,還娶了蕭域的妹妹,如今不過30、31歲的年紀。
人若要找他,不可去其家里,要到農田、兵營之中。
韓靈在蕭域眼里,實際積累的功勞不若于光武麾下的鄧,吳,帶兵能力是能夠跟馮、耿比肩的人物,榜樣中的榜樣。
蕭域坐鎮寧州,很放心的讓韓靈自己挑將,帶兵前去。
大軍還沒到前線,韓靈先親自。去找當地官吏,要來了地圖。叫謀士王買德,跟他一起分析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