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李允則走之后
蕭駿還是仔細并反復的在腦海模擬。
設立學堂,已經讓李允則去辦,畢竟他早年在穎川學院,有過經驗。而且蕭駿對這個全才的能力,很有信心。
之后
情報工作可以讓文和代理負責,讓章惇從旁輔助,早點做事,立點功勛,為以后的升遷做些準備。
“教書識字的語文,可以定在每日黃昏時。對政務工作的學習,再配上一兩門各自的專業課。三個半小時為一天。”
農政方面王禎,為了指導百姓更好的生產方法,還要忙著春種、秋收的記錄,除了早晚,每天都泡在鄉鎮田野之中。
“對,與其讓他過來教書,不如送一些學生到他那邊去,既給他送了幫手,還能在實踐中增長經驗。”蕭駿在心中想道
而且這個職務,最適合去招平民子弟,而豪家子弟,大多數可能不會入職。
劉休仁、李蔡二人,現在沒有具體職務,讓他們去培養文職吏員,沒有問題。
鄧綏好像有個老師,班昭,之前跟她借了許慎,又帶走了虞詡,蔡倫被自己安排去監管造紙張生產了。
現在,又要把她老師借過來,這可真的是
艾爾海森,去負責語言、文學之事,根據植入過來的記憶,自己已經好幾年了,去求他幫助,應該沒有問題。
但愿他不要推辭,不讓自己可真要跟他好好辯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幫兄弟一次。
明明帳下人才這么多,用的時候卻嫌少了。
蕭駿想了半天,荊州當地的蔡家,黃家兩家,還有一部分鄧家。被自己用卓越的成績和戰績收服后,在當地行事,也算沒有什么大阻礙了。
“老話說的好,朝中無人莫做官。”在這里非常適用,而且很多名士,他可能不注重自己,但肯定在乎地方,對他的關注風評。
而當地的教育大權不在自己手中,在司馬徽、龐德公等人的手里。
他們不是自己人,教學風格,與自己的教學需要,以及允則提出的概念不符。
蕭駿要做的是將教育下沉,培養更多的人,而不是只在貴族子弟中找人。
東漢有數千萬人,但讀過書,論及出身,不是高門豪家,就是名聲大的鄉里豪杰。
真正出身微寒的少之又少,像范仲淹、李定、這樣的,有學識或能力拼上位子,知道得體恤的,不多見。
蕭駿又不想麻煩系統,雖然他可以去招一些教育人才,但這些人才不符合自己的需要,植入的不好,也算是新官上任,跟自己提出的政策相悖。
蕭駿決定,這個問題要自己解決,走南闖北36眾,他們以前能力都不高,有的因為召喚的早,還有的因為植入,幫原主人洗了數值。
但跟在自己身邊,聽課都聽了這么久了,總該多少有點長進不是
蕭駿“統帥97,武力101,智力96,政治99,魅力95”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