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屬往往追不上他們的腳步,時常掉隊。即使追上腳步的,也只能仰望而視,可見而不可及。
李允則也并不是瞧不起那些能力普通的官員,而是因為各層官員太少了,大多數水平不夠。
一條完備的命令下來,光靠幾個人是根本沒能力完成。其中的官員能力不夠,只能望塵莫及。
不僅耽擱了時辰,還容易耽擱下一步的計劃,若不加以重視,耽擱時間算小。
若是上面,好的政策,不能被下面人執行,會造成混亂以至于上下失調。
常年從事情報工作的李允則,對這種情況,有深刻記憶。在得到蕭駿的允許后,自己才開始從軍探子、偵查中挑人,培養專屬于情報方面的人才。
對于以上這些已經出現的情況,用一句簡單的話,概括就是,人才斷層,缺少匹配的中下層人員。
軍隊的情況還好點,畢竟可以通過戰場功勞予以提拔。所以李允則提出之后,蕭駿便把其務安排在了次要位置,而第一條自然是百廢再興,整軍訓練。
先通過招募舉薦等方法,聚攏一批學員,通過興學,再派專人,對他們進行教導。
用師父教徒弟的手段,在其中杰出者里再進行挑選,帶一批學員成長以后,安排文職武吏進行了考核,測試效果,若效果好,便可在下一年或兩年,擴大招生,最好能做到循環效果。
老的官吏教學生成材,等學生老了以后,若他有意愿,還可以請回來教,接替師父的工作,師傅傳徒弟,徒弟教徒孫,中間可以誕生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如此循環。
也許能力并不出色,但有了經驗傳授以后,不至于,如同個新手般手忙腳亂,出現不知道干什么的情況。
李允則見到蕭駿看完了他的信件,還口述補充了一條建議。
就是希望以后新學辦大,設置了一個如同書院一樣的地方,若要進行擴大。招生條件,需要更改,需要向底層民眾放開。
“長弘,你常教百姓習文認字,講解書文也偏簡化,在寧州之時,你講學一不為財,二不為名,不管是鄉野中豪族,還是農牧之民,你都一一接納。”
“你一不嫌棄他們粗鄙奔放,二不嫌棄他們身無分文,三面對他們如同孩童般的詢問,你都能起身解答,有教無類,想當年”
蕭駿趕緊打住,他可不想攀比別人的名號,免得以后給他惹事。教學這種事情,純粹是因為他在陽明先生那里,學的太多了。太多知識學了不用,太糟蹋了。
再說了不進行教化,寧州怎么安寧地方鄉官從來不是擺設。當然自身的機遇與性格,也很重要。
從小聽家風訓導,再加上寧州環境使然,不進行教化,每天的民眾沖突,又要鎮壓,又要做善后處理。
雖然,并不是自己一個人干,自己最多算個一群人中的翹楚者。
但基本上是忙中度日,怕是還沒等到自己統一天下,“回家”的那一天,自己就要因為積勞成疾,客死他鄉了。
爺爺,父親,已經逐漸摸索出了方向。而身為穿越者的自己,跳過時代局限,找到了一些方法,但有了方法,并不能完全解決。
正所謂天下之大,僅憑自己一代人,想要細致入微的完美解決,根本做不到,而做到逐漸消解,應該是當前最完美的方案了。
所以,希望新學一定是要辦的,不僅要辦蕭駿還要大力支持。
蕭駿雇來工匠,讓他們給造幾座大宅子,以作為學堂。
但是,人員方面蕭駿就有些為難了。空閑下來的人才太少。
兩人又聊了一些,具體事務。以及情況和剛傳來的前面的戰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