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聽大嫂柳氏道“是啊小姑,女孩子還是安安分分找人嫁了好,男孩讀幾年書足夠用了,過兩年也得幫家里了,我家那幾個就不出去了”大嫂柳氏道。
“我家的也不出去,雅文也該找婆家了,福生以后要在家鋪子學東西,我跟你姐夫商量了,以后我們家也弄個鋪子。你說你過得再好連個男人孩子都沒,這也”三妮話里帶著嘲弄和諷刺,倒是陳嘉怡笑笑“我覺得小姑這樣也不錯,要是沒小姑我們說不定我們會跟鎮上其他人一樣,能不能回來還說不定呢”
盡管有陳嘉怡在力挺安然,安然的心依舊被家人的話狠狠刺痛了,她為家里為大家做了這么多難道他們都這樣想自己嗎付出那么多卻換來這樣的眼光,她為自己不值眼淚含在眼里努力憋回去,心慢慢冷下來。
男人們沒發表意見,他們都在考慮著安然的提議,最先開口的是安舒信,他默默吸了一支煙環視一下自家人“前幾年朝廷曾派了幾批孩子出洋,沒幾年又都被叫回來了。出洋是大事,應該慎重。安然,現在朝廷又開始讓出洋了嗎”
安然搖頭,說實話,這是她一廂情愿。“中國和美利堅有協議,可以相互旅行務工求學,這一條文沒變,朝廷極力推崇洋務,派人出去是早晚的事,我跟租界的朋友打聽過,他們也贊同出去學學問技術來改善國內水平。”
安舒信點頭,“你不是還有事要忙嗎等你那邊忙完再定,如果可以我贊同孩子出洋學東西。”安舒信現在在家里的威信依舊很高,他贊同別人便沒再說什么了。但安然依舊心情不好,在家草草過了年就要走,孩子們愿意跟著就跟著回去,不愿意回去的隨意。
于是各家上演了一場場孩子與大人間的抗爭,家里已經安頓好了,鎮上府城都有學堂,那幾家都不愿意再讓孩子們回去,想讀書回來
安然收拾著簡單行裝聽著孩子們哭鬧奮爭默默無語。
“怎么說走就走”張氏被兒子背地里說教了一頓也覺得自己對閨女那么說話不太好,她明顯感覺到閨女對她的疏離,她想努力挽回,可安然好像不想原諒,對誰都淡淡的。
這是生氣了,連家都不要了啊張氏后悔說那些傷閨女心的話了,本想阻止孫子孫女跟著回去卻沒敢說。但柳氏還是沒讓自家孩子跟著走,三妮家一樣,最后安然只帶走了安舒信家的三個孩子。
家里再也不需要她牽掛了,安家已經有兩千畝地了,地里糧食產的多,年年都進不少銀子。附近莊戶都是家里的佃戶,家里也存了至少兩年的余糧,這種日子哪還需要她
回來安然繼續做先生,孩子們交給徐嫂。
現在訓練基地加了騎馬、刀劍和對決以后還要加槍械。老童生上了兩年課被安然趕跑了,數學和英語都由她親自教。這樣她幾乎沒時間干其他,生意自然耽擱了不少。弄得沈大山都不好意思過來見安然了。
其實安然的教學很簡單,數學只要會加減乘除運算即可,會簡單記賬,會英語口語,認識一些簡單英語單詞
呵呵,好像蠻多
只要練武的記憶力都很好,尤其被空間果子改造過的人,識字后安然便扔給他們一堆書自己去學,各方面的都有,不認識的字有字典自己查,能學多少是多少。這群孩子在一天天成長壯大,如果利用好絕對是一支不可小視的力量。
甲午海戰那年安然拉孩子們到一處戰場上實地考驗,曾經最小的孩子已經11歲,最大的十六七,正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時候。安然給他們每人配了一把短刀,讓戰場的殘酷和鮮血對他們進行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