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干了什么?她想干什么?”
第一反應就是給魯玉打電話的袁利怒不可遏,可打了才發現對方的電話根本打不通——連經紀人都聯系不上。
這意思很明顯了。
“操!這個賣屁股的婊子!”
袁利直接爆了一句粗口。
在她看來,魯玉就是為了綠卡而找的美國前夫,罵這話倒也在情理之中。
袁利不理解,甚至覺得這個大頭娃娃他媽的是瘋了。
殖人這個稱呼的含義簡直就是在騎臉輸出,作為一個過去在各個新聞領域都無往而不利的高學歷知識分子,她還是第一次遇到周易這種怪胎。
要知道,雖然她確實準備辭職移民美國入職《華爾街日報》去了,但她現在可還沒有辭職,她還是新華社國際新聞編輯部的資深記者與編輯!
新華社的!
帝都,看到這消息的程好差點眼前一黑——
同一時間,正在拍廣告的范小胖、因為《還珠格格3》的播出而真的憑借知畫一角走紅的秦蘭;在上海拍戲的孫燕茲、在臺灣修行魔術的周杰綸、剛剛下飛機回臺灣的陶哲以及在參加活動的蕭雅軒、陸繹、周訊、任權、李冰彬、華儀眾人等等,全部都目瞪口呆。
不是哥們?
網絡上,更是在第一時間陷入了沸騰!無論是天涯貓撲亦或者各大校園bbs論壇,都因為《魯玉有約》這一期節目而炸了鍋。
“周易牛逼!”
“哪位大神指點一下周易為什么會這么說啊,我怎么看不清白啊?”
“殖人,殖民地的人?縮寫嗎?有點意思啊周易。”
“周易就是個傻逼!”
“這狗日的,我以前買的專輯就當喂狗了,沒想到周易居然會是這么惡心的一個人。”
“???”
相比于還在吃瓜樂子的大眾論壇,這一次最先開始鬧矛盾站隊的反而是周易的大本營北大bbs。
作為能夠重新把《大話西游》給解讀火的大學論壇,這一代北大學子中的文青比例自然是不會低的。眾所周知,一個群體里只要文青一多,那么涉及到那個男人的評價就會分化成兩派甚至于三派,并由此開戰。
雖然聽起來很可笑,但這就是2003年的現實。
這是一個明星公開夸他、贊揚他都會被噴的年代,一個日本工匠仙人輩出、美國夏令營神童不斷的年代。
“樓主好人,下輩子美利堅。”
這是下片留言常用的一句話。
連這類帖子底下的留言都是這種話,可想而知牧羊犬們的勢力與在潛移默化間對普羅大眾的影響到了何種地步。
本來支持管理員的是處于下風,可周易這突然橫插一杠子,直接帶來了巨大的助威勢力——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鑒證,但毫無疑問鑒證是刻在一個男人骨子里的東西,尤其是對于時間大把的大學生們而言。
而周易的主力消費群體,恰恰就是大學生與上班族青年。
而更恐怖的是,那些九零后們、尤其是是九五后的新一代們,同樣也是周易歌曲的潛在最大受眾。
哪怕是每100——不,應該說是每1000、10000個人里轉化了一個因為周易專輯而去了解歷史、去了解那個男人的人,就意味著牧羊犬努力就少了幾分。
唯一值得袁利慶幸的是,應該沒有樂壇大佬會愿意碰這塊燙手的山芋。
這樣一來,這張專輯的解釋權她遲早能帶人給搶過來。
她不敢提及那個男人的名字,但她可以攪渾水讓周易這捅破窗戶紙的行為成為無用功。
大家都是拿美金的,該干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