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出你媽!周易在國外唱的不是英文歌?!賣的不是英文專輯?!”
“就是就是,唯一一首在西方有動靜的中文歌《以父之名》靈感來源還是借鑒了西方經典電影《教父》,那不還是西方的東西?”
眼看著意粉已經肆無忌憚到在網上到處開除反對者國籍了,許多只是說了一兩句的人頓時被激起了怒火,開口怒噴易小將的傻逼。
完全沒道理的事情。
你說在國際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那沒人能反對,但你嘮這個對外輸出中國文化就有點過分了。
在這方面上據理力爭的意粉們直接上證據糊臉——
《斯派克新專輯或已超30萬張?》
《中文風潮:不止于唐人街》
《警惕中國文化入侵》
《……》
以上這些報道,全部都來自于美國的一些報紙雜志,諸如《紐約日報》、《紐約客》、《洛杉磯時報》、《今日美國》等。
這些全部都是美國發行量一線的存在,能讓這些報紙雜志開始報道周易的一張英文專輯,那就真的是說明周易最新的中文專輯在美國是真好起來了。
“不是,怎么回事?周易在美國的粉絲那么忠誠的?這才發行多久?去年他的中文專輯疊加了《以父之名》的影響力賣了一年也才只比這個數多一點吧?”
“都是華人、留學生買的?”
“不對,破案了兄弟們,漲幅這么快是因為這個逼在回國之前也來了一次露大臉的宣傳,還記得那個維密秀吧,就是內衣模特那個。
“周易這個逼在紅毯環節直接懟死了bbc記者,還拿他來宣傳自己的中文新專輯。主辦方一刀沒剪,當樂子全給播出去了。”
“……”
“???”
一說起維密秀,多少還有印象的色批們暫時放下了所謂的爭端,統一戰線追問著到底什么情況。
難不成周易現場脫了衣服對著女記者一通輸出了?
壓根看不到這一檔美國節目的吃瓜人急得都快上躥下跳了。
“準確的說,是你在紅毯上公然搶走bbc記者讓他拿不回話筒的畫面有點出圈,然后你反手就洗腦性的重復宣傳專輯發售時間,引起了許多美國人的好奇心與樂子。”
華納大樓,辦公室。
拿到了美國總部傳過來的兩周數據后,談起這件事的錢江臉色多少有些怪異:“他們對你公然在維密紅毯上戲耍bbc記者的行為很感興趣,畢竟bbc也算是知名媒體,許多明星都會給他們面子,那個記者還是時常露面的名記者。”
雖然得罪媒體記者這種事對于一個娛樂圈人士有點過于囂張了,但一想到這是向來喜歡陰陽怪氣周易的bbc,美國人們也沒什么感覺,基本都是看樂子為主。
再加上周易在美國樂壇輪番幾次大戰過后凝聚起來的高粘性粉絲中也有不少愿意支持購買專輯的結晶粉,這一來一回間,基本保個好看點的銷量還是沒問題的。
畢竟許多美國年輕人就吃囂張、有實力這一套——
強者那就應該贏得一切支持,就應該狠狠地羞辱弱者!
買個專輯怎么了?
千金難買我愿意!
實在不想買專輯,我上蘋果的音樂商店買幾首中文歌,那也算是支持了!
“中華文化在歐美基層本來就帶點神秘色彩,你在美國那就更玄學了,再加上維密秀這么吸引眼球,美國首周銷量直接就達到了14萬張。算上蘋果音樂商店的單曲售賣數據折算成專輯銷售數據的話,就超過了21萬。
“兩周加一起直接就超過了35萬張,這才半個月時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