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國古玩界的規矩。
只要發現一處不對,就可以判定它為假貨了。
啟源說的很婉轉。
但誰都能聽出來。
那對點褐彩蒜頭瓶,是假貨。
楊辰笑了笑。
“尊敬的啟源先生,我也看出來了那對瓶子底的落款不對。”
“不過”
“這其中卻是有個典故,你作為一個華國人,難道不清楚嗎”
此話一出。
便是吸引了眾多準備散場的賓客。
他們紛紛駐足停留。
都想想聽聽,那對并不怎么招人喜歡的蒜頭瓶,到底有什么不同之處。
聞言。
啟源笑了笑。
“華國歷史悠久,典故數不勝數”
“我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倒是請您這位來自英格蘭的先生,給我普及普及。”
啟源這番話。
多少有點陰陽怪氣。
你一個英格蘭人,跟我談華國典故歷史
真是自以為是。
聽他說完。
楊辰笑了笑。
“那是一對明代梅子青釉飛青磁點褐彩蒜頭瓶。”
“這個你應該看出來了吧”
啟源撇嘴一笑。
“這個我自然知道”
“但它瓶底的落款,年代卻是元代大德年間。”
“從造型工藝和風格來看。”
“這是典型的明代風格。”
“而在元代,根本不是這樣”
“所以。”
“請問它有什么典故”
啟源盯著楊辰,目光灼灼的問道。
看他頗為自大的樣子,楊辰笑了笑“那我就對尊敬的啟源先生上一課了。”
“沒錯。”
“瓶底落款的年代,和瓶子制作的年代,確實不一致。”
“不過。”
“瓶底的元大德制,所指的,卻并不是年代。”
“而是一個工匠的名字。”
“是的”
“你沒聽錯。”
“那個工匠就叫元大德。”
“而這對瓶子的典故,就在這里。”
“據說這位叫元大德的工匠,為人燒制瓷器無數。”
“但始終沒有留下一件傳世之作。”
“在他死的那年。”
“他奉命為宮廷燒制御窯,在學習宮廷匠人的秘術之后,終于燒出了這對點褐彩蒜頭瓶。”
“這對瓶子瓶口沿內斂,口下外弧,形如蒜頭。”
“長頸,溜肩,圓弧腹,圈足,型體秀美。”
“梅子青釉水厚潤,每件周身飾褐斑,如碧水落花,排布疏密有致,繁而不亂,獨具妙趣。”
“造型上也是很有特色,形似蒜瓣的瓶口,細長的頸,飽滿的腹,外撇的足,既勾勒出優美的輪廓曲線,又莊重大氣。”
“可以說是元大德畢生最為得意之作。”
“造完蒜頭瓶之后。”
“元大德仿佛用盡了所有的精力,突然就病倒了。”
“宮廷御窯,要求自然嚴格。”
“面對自己那對得意之作,元大德不可能落上自己的名字。”
“可他不甘心。”
“燒了一輩子窯,總想在制瓷史上留點什么。”
“他人之將死。”
“又膝下無人。”
“于是便冒著被砍頭的危險,在這對蒜頭瓶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這就是其中的典故。”
“這個典故曾經記載于一本明宮廷御窯史上面。”
“不過由于滿清入關之后”
“對。”
“沒錯。”
“就是你的先人。”
“對明朝史籍的大肆損毀,這個典故知道的人,就所剩無幾了。”
“所以你不知道。”
“很正常”
“而那對明梅子青釉飛青磁點褐彩蒜頭瓶的真正價值,大概在300萬美刀左右。”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