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完的資料交到蘇城手中之后,蘇城毫不猶豫地決定,這些學校的重建資金,他全部掏。
如今,他不缺錢。
作為華人,幫自己人,也是應該的。
有錢人,做慈善是為了什么?還不是為了個好名聲。
對此,蘇城也并沒有否認。
就像前世他了解的邵逸福學校、田家炳學校等等。
最終,蘇城決定調派和記地產公司與蘇氏地產公司的建筑工程隊過來。
這兩年房地產衰退期,許多房地產行業的企業,都虧損嚴重,所以兩年時間來,香江的房地產開發大幅度下降。
而以往的專業建筑工人們,很多都為此失業了。
而蘇城旗下的房地產業,并沒有受到房地產泡沫的影響,依然按照既定的規劃繼續發展。
同時,蘇城旗下各地產公司,也在市場上招聘了更多的專業建筑工人。
所以,即使是蘇城的地產企業,在人員,這塊,也是完全不缺的。
超過150家學校,這個年代,還是80年代,建造成本,可不像后世那么高。
即使如此,他也給出了超過三億港元的預算,為的,就是提高學校的建筑質量。
一時之間,粵省和閩省一百多家蘇城小學、蘇城初中幾乎同步興建。
不過,興建新的教學樓,短時間肯定是無法完成的。
即使是農村小學,比較簡單,再加上投入的工人較多,可以趕工期,也得半年吧。
所以下一個學期孩子們讀書的問題,肯定是要解決的。
這點其實不難,最終蘇城在與當地政府商量之后,決定每個學校配置一些拼裝的活動板房,作為臨時教育點。
等九月份這些孩子入學了,自然就有書讀了。
雖然活動板房夏天比較炎熱,但是這些都是農村小孩,在很艱苦的環境都熬過,更何況十月份之后,天氣就開始轉涼了。
而且活動板房也是無奈的選擇,即使是蘇城,也不可能半個月時間就把一百多座學校建好。
那不是現實,而是神話。
蘇城的決定,很快通過內地的媒體,傳播到各省市。
原本,蘇城在全世界雖然很出名,但是在內地的知名度并不算高。
但是經過此事之后,蘇城在內地的知名度大大地提升了。
他的名聲,也越來越高了。
為此,cciv電視新聞,還把蘇城的光輝事跡進行了報道,讓全國人民對蘇城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做這在大慈善事業,肯定是有回報的。
而好的名聲,很顯然就是慈善事業的最大回報了。
一次性捐贈一百多所學校,而且在臺風災難中,還捐贈了超級多的物資,帶著一千多人幫忙救災,這些舉措,也就只有蘇城做得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