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事業,偶爾做做就行了。
蘇城的主業,還是以賺錢為主。
畢竟,有錢了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否則一切都是扯淡。
時間就這么一天天過去了,很快進入到了1984年的12月份。
這個月份,發生了一件對香江意義非常大的事情。
那就是,關于香江的未來談判,已經結束了,香江的未來,已經不再是迷霧一片,而是有下落了。
《聯合聲明》的簽署,也正式使得歷史遺留下來的香江問題終獲解決。
當《聯合聲明》通過各大新聞傳遞到整個香江的時候,幾家歡喜幾家愁。
此刻,香江的民眾分成了兩派,支持的,對香江的未來更有信心了,不支持的,想辦法移民香江。
而那些洋行,都選擇將企業上市注冊地往外遷,比如往百慕大那邊去,或者將總部往倫敦那邊遷移。
不過,就算他們總部注冊地往外遷其實也沒啥用,畢竟他們的主業,還是得依賴香江,遷移總部,不過是掩耳盜鈴罷了,除非他們舍得放棄香江的業務。
《聯合聲明》中明確規定了香江土地契約的安排,可以說是大大地給香江人們對于香江房地產非常充足的信心。
于是,在這個1984年的香江,地產業經過兩年多的沉寂,終于在這個第四季度開始復蘇了。
進入1985年,地產市道更是轉趨于活躍,樓價、租金開始回升,各地產發展商也積極增加土地儲備,擴大供應。
而市場的成交量,也大幅度地開始增加,比往年同期,甚至是大幅度地增加了一倍。
隨著交易的提高,房價自然也就水漲船高,沒過多久,房價便回到了1981年最高峰時期的價格。
這一切,在《聯合聲明》出來之后,便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一個繁榮的香江,再次回來了。
而這兩年,收益最大的,要數蘇城旗下的各大企業了。
在這兩年的沉淪時間里,他的各大企業,在蘇城的安排下,不斷暗中購買價格便宜的商業大廈、工業大樓、地皮甚至是官地。
而在《聯合聲明》出來之后,沒過多久,蘇城旗下的那些企業所持有的物業,基本就翻了一倍之多,而且房價還在不斷往上漲。
因為《聯合聲明》中的關于香江土地契約的安排,給予了廣大民眾足夠的信心,他們不再害怕現在買房未來會有什么問題了。
“老板,你是怎么猜到,香江的房價會很快暴漲的?”將軍澳總部基地的一處辦公室里,楊朝業感慨地問道。
這兩年,蘇氏集團旗下,就在香江購買了超過一百億港元的物業、地皮。
而現在,這些物業、地皮按照價值,已經超過兩百億了,而且還在不斷上漲。
“你看有哪一次房地產危機,是持續多久的?更何況現在的國際經濟,其實還沒到瓶頸,經濟的低谷,不過是短暫的,所以地產危機肯定只是短暫的而已,人嘛,總得大膽些,我這么多產業,都在香江,如果我都不相信香江的未來,我早就把我的產業都轉移了,何必在香江布局如此大呢?”蘇城笑著說道。
他在全世界都投資了很多,可如果按照投資的資金,絕對是香江的最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