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我諸葛聞德非毒士
襄陽,已是陽春二月,草長鶯飛。
軍師府的院子里,更是如一個大花園一般,滕樹架上枝繁葉茂,搭成了一個綠色的林蔭通道。左右兩側靠墻的花架子上,高低并排放著幾十盆各色各樣的花樹,一個個枝葉綠的油亮,青翠欲滴。
院中的古槐樹下,諸葛明與諸葛亮,馬良圍坐在一方小桌前,正談論著著荊州的軍馬政務等事項。
雖然接管荊州不過月余,但諸葛明連下三十道政令,荊州治安穩定,百姓安居,商業恢復。荊州的氏族逐漸歸附,早已斷了投順曹操之心,一心擁護劉備。上下一心,蓬勃向上。
“自蔡瑁執政,荊州朝政日非,百姓離心離德,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也正因如此,我一直隱居,不肯出仕。”
“直到今日,劉皇叔執掌荊州,軍師輔佐,荊州方才重見天日,再現榮華”
馬良世居荊州,目睹了荊州多年的繁榮與衰落,感慨萬千,嘆息說道。
“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要定天下,先定其民。蔡瑁所以覆亡,也是因為他不知撫恤百姓,荊州上下市民,莫不欲肯食其肉,寢其皮。縱然無劉皇叔,蔡瑁早晚也必亡。”
諸葛明將第一泡茶倒掉,重新沏上一壺,分別給諸葛明和馬良倒上,淡淡的說道。
諸葛亮急忙起身弓腰,接過諸葛明遞過來的茶,笑著說道“本末倒置,蔡瑁在日,只管同僚氏族,收買上層人心,從來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可是到最后,所有的氏族,也與他分道揚鑣,棄之如草芥。”
“這豈不是天下最大的笑話”
馬良哈哈大笑,但轉瞬之間,一縷憂愁飄上眉梢。
“若無北方的戰事,我荊州只需要一年的時間,必能達到昔日的鼎勝。可惜曹賊弄權,假借天子之名,橫征暴斂,四處用兵,如今百萬雄師,鏖戰樊城。我真擔心子龍”
趙云在太守府內奉軍師將領,帶五萬兵馬入樊城,必要堅持十五日。如今算來,已有十七日了。三日之前,孟獲的軍馬自赤壁經由水路轉移至樊城,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但南蠻之兵,到底能否敗退曹操的五十萬大軍,依舊是個未定之數。
但所有人都心里清楚,即便是南蠻兵兇悍無匹,但畢竟是人少勢危,想要取得大勝,勢必也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南蠻王孟獲傾巢而出,鼎力相助,若是把他的所有家底打光了,恐怕也回不了南蠻之地了
只因蠻荒之地,并未開化,所有的關系都是建立在實力之上的
孟獲能與楊鋒、朵思大王、木鹿大王、突兀骨等成為密友,也是因為孟獲的實力最為雄厚,其他各洞的洞主,仰慕他的威望,敬畏他的兵馬
“我想此刻,子龍已經依計而行,和孟獲合演了一處妙戲”
諸葛明微微一笑,從袖中取出一封信,放在桌上。
諸葛亮好奇心起,伸手摸在掌中,拆開來看,正是半月之前,發給趙云的那只錦囊的副稿,落款的日期,還是十五日之前襄陽大會的日期。
馬良見孔明面有差異震驚之色,不知為何,起身來到諸葛亮身后,一同觀看。
二人各自震驚,呆立半晌。
信中不但已料定曹操不能下樊城,必會圍攻。甚至料定了孟獲到達之日,曹操一定會趁機再次發起進攻。
而南蠻大王,則會出奇制勝,出師告捷
只是后面的錦囊之計,才是重點,也是命令趙云即刻執行的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