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明長襟端坐,依舊練習著他那似乎永不長進的書法。
但這二十一世紀的書法,雖然并不算如何飄逸瀟灑,卻能在三國軍師府中,別具一格,縱然是大漢天下,也絕無一個人的書法,與他雷同。
甚至諸葛明的字體,都與其他常人的字體稍有差別。這種諸葛式的寫字模式,也成了諸葛明獨一無二的標志之一。
但只有他明白,所以如此者,只因二十一世紀的字體簡潔明了,寫起來遠比當下三國時期的字體要省時省力的多。
不遠處,大堂的正中的條案上,諸葛亮正與馬良統籌計算著荊襄九郡調撥而來的錢糧,幾時能到達,幾時能入庫,以及如何分發調撥等事務。
荊州,無一日不備戰
但一切備戰,又在緊張從容,無聲無息之中安然進行。
“諸葛軍師的書信,投在府前,特來送與軍師。”
二人只在忙碌之時,忽然間守門的校尉手里托著一只灰色的牛皮信封,匆匆走入院落,來到堂口之外。
“兄長的信”
諸葛亮微微一怔,轉頭看諸葛明,見兄長依舊凝神舉臂,猶如作畫一般的練習書法,于是便放下手里的物事,提帶撩袍來到門口,接過信封。
“兄長”
“不知兄長什么時候,在潁川之中,也有長兄了”
諸葛亮笑著,將那封書信遞到了諸葛明的面前。
諸葛明停下手中的筆墨,并未接過書信,只抬頭揚眉看了一眼。
寄信者潁川荀文若
“弟諸葛聞德臺鑒。”
孔明將書信整理停當,放在諸葛明面前的桌案上,這是他的私人信件,更加曹操乃是荊州的不世仇人,如今曹操的首席軍師,荀令君大人竟然親自寫信,送到了軍師府上,若其中牽扯復雜,難免引起非議。莫若隱藏處理,不為外人所知,方是上策。
“孔明,既然你接了,不妨念出來大家聽聽,正好季常也在,咱們倒也看看,荀文若千里寄書,呼我為兄弟,到底所為何事”
諸葛明淡淡的一笑,將最后的一筆完成,將毛筆置于桌案上,轉身輕輕拿起茶杯,喝著茶,悠閑的等待諸葛亮讀信。
“兄長,此事不便啊”
諸葛亮尷尬的看了看馬良,低聲說道。
馬良站在原處,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伸手撓了撓頭,如木頭一般不知道如何是好。
“無妨,你只管念出來便是。季常和你都不是外人,我又有什么值得避諱的呢”
諸葛明絲毫不以為意,只是催促著諸葛亮趕緊讀信。
諸葛亮無奈,只要拆開信封,展開信紙,低聲開念。
其意大致如此
“諸葛聞德吾弟臺鑒荀彧生于潁川,但久在許都,職責所在,不便遠行。近日問諸葛賢弟之名,如雷貫耳。賢弟之智謀、運算、識人、斷勢,皆在天地之外,不在四海之中。如我蕓蕓眾生,慚愧難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