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大豐收;你的未婚妻來了
大概是被五〇旅犀利的攻勢給驚到了,特茹河北岸、駐防在塔拉韋拉的國民軍噤若寒蟬,一丁點主動出擊的意思都沒有。
少數小心翼翼靠著河邊探查的分隊也被一通炮擊給轟走了,炮兵們將繳獲的意軍火炮調轉炮口,一口氣打了十幾發急促射,隨即收起火炮,將之迅速轉移了。
就這樣,雙方隔河相望,河對岸的西班牙人眼睜睜地看著志愿者們興高采烈地把意大利人遺留下來的無數補給品掃蕩一空。
就裝備而言,五〇旅倒不缺輕武器kar98k、g13、g34、34、s181000這些東西都是一等一的好東西,可卻缺乏身管壓制火炮。
這次戰斗雖然并未全殲這二千余意軍,但仍然稱得上是完全勝利,反正一開始就不是奔著殲滅戰的目標來的。
6門105㎜榴彈炮、12門75㎜山炮、11門81㎜迫擊炮、3門47㎜反坦克炮,這些繳獲得來的重裝備無疑將五〇旅的窘境一掃而光。
至于其余的,什么卡爾卡諾步槍、布雷達輕機槍、菲亞特重機槍等武器,大家都不屑一顧,在人均工業國出身的歐洲,意大利人的奇葩玩意的確入不了大家的眼。
就比如布雷達輕機槍,羅爾德的評價是“糟糕至極,沒有一處地方合理”。
其槍身長、槍管卻短,槍機結構極其復雜,抽殼壓力大導致經常出現彈殼破裂;供彈系統更加讓人無力吐槽,為了能夠通用卡爾卡諾步槍的五發彈夾,設計者為之設計了一個外露的橫置彈倉,可非常容易受塵土沾染而卡殼。
整支槍的設計可謂十分詭異和雞肋,恐怕連倍受詬病的歪把子都要甘拜下風。
“意大利炮啊”興致勃勃的周長風拍了拍一門火炮的身管,然后納悶道“怎么都這么老舊”
有人指著炮身上的銘文,答復道“這門炮是15年出廠的,斯柯達兵工廠所制造,它已經二十多歲了。”
周長風不知道的是,這門火炮最早其實是奧匈帝國的15型104㎜榴彈炮,歐戰結束后,有二百多門被移交給意大利,擴膛改造為105㎜以后繼續服役至今。
畢竟,三流工業國、列強之恥的稱號可不是浪得虛名。
這時,一副欣然之色的米勒走了過來,敬禮道“長官,戰斗結果已經報告給司令部了,我們接下來做什么撤離還是駐守”
“當然是留下來守住這里。”周長風伸手朝地上指了指,笑道“不知道為什么,我有一種感覺,他們會誤判情況。”
他的預感不無道理,事實上直到現在,意軍與國民軍都還沒有搞清楚對方的兵力究竟有多少。
盡管根據線人發回的情報,這里除了早就駐守于此共和軍第四十七旅以外,就只有剛剛抵達的國際旅第五〇旅了。
情報表明,共和軍的那個旅并未參戰,也就是說從頭到尾都只是那個兩千多人、僅相當于團級單位的五〇旅在獨自戰斗。
然后他們只用了幾個小時就擊潰了意軍掘壕據守、構筑有完備野戰工事的一個團
這誰信啊反正意大利人是不愿意承認的,否則就是自己說自己是廢物。
阿爾奇德中校也深知這一點,于是聲稱至少有五千名敵軍參加了戰斗,并且伴有規模不小的野戰炮兵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