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層巒疊嶂中設立這樣一個規模不小的營地,究竟意欲何為
“天黑了,瞧不清,咱們就在這附近找個背風處過夜,把砍刀擱身邊放著。”
露營卻不能生火,無疑顯著加大了危險性,天知道會不會有野狗豺狼來偷襲。
“此處興許是他們秘密集聚的地方吧,他們也不蠢,城里邊的據點很容易被查,自然會在山里留后路的。”衛鵬猜測道。
“不好說,”陳一甫表示懷疑,“這規模太大了,通常容納百人完全不需要這么大,十個小屋子足矣。”
“也是,這大大小小三十來個,怕不是能住幾百人。”
“嗯。換著守夜,你先睡,我守前半夜。”
晚秋的山間氣溫驟降,沒有篝火取暖,寒氣逼人,即使在背風處裹著毯子依然冷得不行。
如此苦熬了一夜,次日卯時,當第一縷晨光灑進山巒之中的時候,困乏的二人簡單的活動了一下手腳,然后重新返回了附近一處絕佳的隱蔽處。
在這丘陵反斜面的灌木叢中,他倆可以遠遠的窺視下邊的據點。
之所以這么確定,是因為二人一下子就認出了這營地中飄揚的幾面紅黑相間的旗幟,正是青年勇越社的旗號。
陳一甫從隨身斜挎的包袱中取出了一個小巧的微型照相機,對焦以后接連“咔嚓”了幾張照片。
這是天津銘朗鏡業公司接受外緝事廠和大都督府情報處的秘密要求而研發的一種間諜照相機,尺寸很小,僅比雞蛋略大,16㎜膠片,f45光圈,一般供特工人員使用。
片刻之后,營地逐漸熱鬧了起來,呼喊聲和鑼鼓聲響起,不斷有人匆忙從屋舍中走出來。
他們排成了一條條隊列,依次前往一個大棚屋,魚貫而入、爾后出來的時候每個人都扛著木制的槍模。
隨后,三百多人在營地中間列隊,一共分成了五個部分,排列整齊,然后在十幾名“指導者”的呼喊下開始演練了起來。
“我去擱這練私兵啊,膽大包天吶。”衛鵬驚詫不已。
“倒是有模有樣的。”神色嚴肅的陳一甫回想道“已知勇越社這派招攬、吸納了不少退役的兵士,看來就是倚靠他們來操練黨羽。”
“要是在古時候,這是要抄家夷三族的吧。”
“到此為止了,我們得盡快回去傳訊。”
地方找到了、照片也拍了,具體情況偵查了個七七八八,考慮到危險性過大,二人不打算繼續逗留,便動身撤離了。
天目山之中竟然還真有這樣一處據點,毫無疑問這是嚴重違反法律的,放在平時都得清除,更別說如今正在打壓奮進會和勇越社的風頭上。
日上三竿,當二人穿梭在山間小徑中的時候,卻出乎意料的迎面撞上了一隊人馬。
十二、三個青壯和七匹馱滿貨物的騾馬在緩緩前進,他們正是為山中據點運送給養的隊伍。
因為雙方都看到了彼此,躲藏反而會顯得可疑,所以陳一甫和衛鵬只能硬著頭皮故作自然的繼續走。
雙方擦肩而過的時候,那隊伍中的“喂,打獵的,你倆到這來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