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哪,經驗豐富的老鳥都是珍貴的資源,老帶新則是各行各業的常規操作,可以最大化利用有限的人力資源。
衛鵬以前是余姚縣警的一員,跳槽以后成功入選了外廠,今年才正式就職。與他這只菜鳥相比,在外廠任職了十年之久的陳一甫無疑是見多識廣的老鳥。
倆人隨身帶了防水帆布、毯子、火柴,為了確保與假扮身份相符,這些東西都是之前去縣城里都是二手商鋪里買來的。
在山里過夜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晝夜溫差大,還有毒蟲野獸出沒,有時候不起眼的一個疏忽就能把人送進鬼門關。
然而正當他倆在那土坡旁邊的背風處堆放樹枝落葉來生篝火的時候,陳一甫忽然在眼角余光中瞧見了異常。
他立刻沉聲道“停別亂動,看十點鐘那邊。”
“啊”正欲點火的衛鵬收好了火柴盒,然后抬頭定睛看去。
只見大約一里遠的山脊線附近,有一隊人影正在緩緩移動,估計有七、八人的樣子。
因為此刻正是黃昏時分,光照條件不佳,而且他倆攜帶的老式單筒望遠鏡的進光量本就少得可憐,因而也模模糊糊的看不清。
陳一甫轉頭發問“你眼神好,看得清不”
衛鵬睜大眼睛努力觀察了一會,躊躇道“大抵都是青壯年,衣裝也一致,顏色相同或相仿。”
敏銳洞察再稍作思考,不難得出這個判斷山路可不好走,更何況是能見度不高的傍晚中老年人可做不到,而且正常人誰會這么晚了還成群結隊留在山里
“著實可疑”顯然這股子人不太正常,陳一甫憑著多年以來的經驗甚至感覺他們就是此次的目標,“咱們尾隨過去,留意些,不要跟太近。”
“好咧。”
就這樣,二人跟在這支隊伍后面繼續向山巒深處進發,一直保持著大約一百五十米的距離。
每走大約一里路,陳一甫就會用石頭和樹枝在地上擺個記號,亦或是用小刀在路過的樹干上劃痕。
隨著天色愈來愈晚,二人不禁擔憂了起來等天完全黑了以后,對方可以開手電筒、點火把,而他倆卻不行。
摸黑走山路的危險性不亞于閉著眼睛在高速公路上走來走去。
這些人究竟要到哪去我們還要跟著嗎
“應該快了。”陳一甫淡淡道。
天色已晚,這些人一沒有準備宿營、二沒有打開手電筒或者點燃火把,說明距離他們的落腳點沒多遠了。
果不其然,當夕陽完全沒入地平線以下時,終點終于映入了眼簾。
這是一個隱藏在山巒之間的村子,或者說基地更加合適,此刻星星點點有數十處光點,應該是電燈、煤氣燈之類的照明用具。
再仔細些觀察,依稀可見其中來往的人,方圓約莫數里,大小屋舍三十余間,周圍是土墻和高約兩米的木籬笆。
“走大運了,還真就找對地方了”衛鵬興奮不已,難掩心中喜悅。
和他相比,陳一甫的反應就要平靜許多了,他眉頭微皺,沉吟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