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算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本來激進人士的做法和打壓他們造成的動亂就已經造成了明顯影響,而削減財政預算注定要引人不滿的。
今天能提出臨時議案削減教育與醫療預算,明天會不會再提一個削減國防預算的呢
這很難不讓人想入非非,而且田畝公贖一直以來都是各派保守人士相當討厭的,民間廣大地主也心存不滿。
雖然官府花錢向地主強制贖買土地在理論上還算正常盡管帶有強迫性質,但畢竟付錢了,而且價格比市值更高。
不過眾所周知的是,至少大明的任何政策在實際執行中都多少會偏離原有想法,地方上的官吏們可不會放過任何斂財的機會。
田地按肥力、地段等因素可分上中下三等,不同等級贖買的價格也不一樣,而田地能分為什么等級是官府說了算,這就有了充足的操作空間。
在如此的大背景下,朱泠婧認為暫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憲政會卻突兀的提出了這個議案。
哪怕初衷是好的,但這只會讓尚未緩解的矛盾加劇。
所以她隨口道“本黨不支持,或者說,我不贊成。”
朱泠婧雖然是執行會的特別顧問,但她沒法完全代表整個中華黨。
不過鑒于身份與影響力擺在這里,話語權還是不小的。
在土地改革這件事上,大明的主要派系在原則上都不反對,但是在具體實施上的差異卻天差地別。
方述均點了點頭,“我想也是的,這事起碼本黨很難認同,但是最終結果如何卻也不好說,憲政會相對而言還是勢大的,就看其余幾派如何決斷了。”
“暫且關注著吧。”
“是。”
大明勛貴參政的例子不少,絕大多數人都是在憲政會和中華黨之間二選一。
而參政的皇族雖然總數也挺多,但如果不算那些出了三、四、五服的遠支的話,當朝皇帝近親的皇族卻寥寥無幾,參加中華黨的朱泠婧可以說是獨一份了。
總體上看來,它與大明憲政會的立場相差不多,區別在于它支持沙文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因此近十年以來越發的受歡迎。
宣揚大漢族優越論調、不反對外擴張、支持高關稅和進口配額來保護大明的產業,顯而易見它格外符合年輕軍人、中小企業主的胃口。
除了些許特立獨行的性子之外,朱泠婧加入中華黨不乏深思熟慮,可以說她很準確的揣測對了皇帝的心思。
深得憲政會追捧的朱立鍥行為處事過于執拗,缺乏優秀政治家必備的圓滑,皇族之中可能確實需要一個人來發揮調和的作用也不用太大,一點即可。
十二月的第一天,早晨,天色初明。
主官值房中,周長風正在邊聽收音機邊吃著熱氣騰騰的皮蛋瘦肉粥,字正腔圓的男女雙聲在播報著晨間新聞。
起先的時候,他并不習慣“大明普通話”存在的入聲,無論是聽還是說都覺得有些怪,好在很快就適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