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大明也沒組建過幾次軍,在這之前也就大演習的時候會用用。
但既然歐戰都能出現幾百萬大軍的情況,明軍自然也考慮到了這種情況,一個軍最多也就四、五個師旅,頂多十萬人。但假如要在一個方向投入百萬大軍,那豈不是得組建十幾個軍指揮起來并不方便,所以得組建更大級別的單位。
這個相當于集團軍的單位叫兵團,指揮官叫督師。在崇禎年間,這是最高級別的軍務官職,乃至要額外掛一個兵部尚書的官銜來襯托其高大上。
不過“兵團”和“督師”三十幾年來都只存在于條令規定中,從未正式使用過。
沒過多久,一本裝訂成冊的戰情報告被傳令兵送了過來。
朱立鑠“嘖”了一聲,“美國人還是賴著不走啊,這是真杠上了”
“他們又沒英法的顧慮,安安穩穩的,而且關西地區還算富庶,多少有賺頭,自然不樂意走人。”姚良川回道。
“好,看看吧。”神色如常的周長風指著墻上掛著的大比例尺地圖說道“首先我們肯定是要直接登陸東京灣的,就情報來說,日本人自己也吵得不可開交,所以不確定是否會遭到有組織的抵抗。我們肯定考慮最壞情況,就是近衛師團和第一師團都全力防御。”
趙寒楓接過了他的話頭,侃侃道“因為財政緣故,這兩個師團現在都被裁改了,主體雖然是二旅團四聯隊的編制,但人數有所減少,每個分隊現在只有十一人,總兵力約為三萬四千人,都是由英國人操練出來的,具體路數諸位應該都算熟悉。”
謝萬誠問道“他們的火炮多寡優劣”
“窮鬼哪玩的起大炮啊。”滿臉不屑的朱立鑠擺了擺手,“自然不咋地咯,都是老舊的七十五公厘山炮,還有一些英制的四英寸半。”
日本又沒什么資源,分崩離析愈發加劇了貧瘠的困境,維持常備軍的開銷都足夠讓各藩壓力山大了,想建設現代化軍隊實在是有心無力。
財政狀況稍好些的近衛師團和第一師團使用的是自造的四一式步槍,即三八大蓋,還有一些李恩菲爾德;輕機槍用的是劉易斯;重機槍用的是維克斯;鋼盔用的也是鐵鍋似的湯米盔。
因為處在英國人的控制下,從英國商行采購武器裝備更容易,自然而然地就英械化了。
追溯歷史的話,維新以后追求“富國強兵”的明治政府盡最大的力量建軍,仿效西方國家軍制,頒布征兵令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
等到嘗試賭國運的時候,陸軍有七個師團,預備役二十五萬人。失敗以后,這七個師團倒是依舊留存至今,但除了近衛師團和第一師團之外,其余五個師團都聽命于其它藩鎮。
除此之外,各地藩鎮也建立了自己的武裝力量軍閥割據,槍桿子最大嘛。
但是因為缺乏資金和工業體系,這些地方軍隊的訓練不佳、裝備老舊、缺乏重武器,總體戰力十分堪憂。
“除了土雞瓦狗我服想不出其它詞來形容,正面對戰以一當十完全不成問題。”朱立鑠表現得極為自信,目空一切。
“那如果不正面對戰呢”一旁的周長風悠悠道。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