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寒楓微微搖頭,嘆道“也算是時運不濟吧,萬歷年間接連三次征伐,國力難支。”
“今非昔比,戰略態勢不一樣了。”周長風拿著盛滿蛋花湯的搪瓷杯,喝了一大口,隨意道“古代拿下日本沒什么用,要銅的話直接貿易就行。”
吃過早飯、整頓完畢之后,陸戰一團便離開了火車站,前往預定的駐扎地點。
海州郊區本就有一大一小兩處校場,供駐防于海州的陸軍第十一工兵旅和海軍陸戰隊第六營使用。
隨著計劃的實施,擴建此地的駐扎區域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因為無論早晚,海州都將會成為重要的兵力投送出發地。
而且剛好有個工兵旅本就在這里,擴建起來更是方便。
土地壓平夯實,鋪上一層三七灰土,這是一種由熟石灰與粘土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古往今來都廣泛使用。
起居生活的營房、旱廁、澡房、食堂、文娛處均由結實的九層膠合板建成,而彈藥物資倉庫、廚房、軍官住處、醫館則為紅磚砌筑。
擴建不久的營區看著嶄新無比,所有設施一應俱全,規劃可以容納五萬人駐扎。
拎包入住,著實美哉。
兩排懸山頂的屋子便是軍官們的住處了,都是單人間,除了木板床和木椅,電燈與電風扇也是標配。
“第七師今晚能到,第十三師大概要明天晚上,第四師最慢,估計后天早上。”
“這些天沒其它事吧”
“沒有,不過得按命令抓緊清點給養、檢查裝備,不得有疏漏。”
“戰情報告呢這個總該下發了吧”
“好,稍后派人送來。”
在交代了一些事情以后,總兵處的聯絡官便離開了。
所謂的總兵處就是軍級司令部,這是一個臨時機構,明軍的基本戰略單位是“師”和“旅”,“軍”由視情況而定、數量不定的師旅臨時編組。
許多時候指揮部直接指揮幾個師旅是沒問題的,比如邊境戰爭就是這樣,烏斯藏都督府直接指揮參戰的二師一旅,但當規模再擴大些就不能這么辦了。
這一次大明為平定日本而組建了兩個軍級單位,分別是第二軍和第三軍。
第二軍在海州集結,由第四師、第七師、第十三師、陸戰一團組成,負責關東地區,長野、東京、神奈川、千葉,那兒是英國人的勢力范圍。
第三軍在朝鮮蔚山郡集結,由第二師、第十師、第十一師、陸戰二團組成,負責本州島東北,福島、宮城、巖手、北海道,那里是法國人和俄國人的勢力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