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1646,作為第三梯隊的團部、戰防炮隊、工兵隊、兩棲戰車隊出發了。
周長風也在其中一艘登陸艇中,他憑直覺認為日本人組織的抵抗軍不可能是空穴來風,既然搶灘登陸過程中未遭遇攻擊,那么很可能對方選擇了縱深防御
理性推斷一下,這是完全符合情理的。
東京灣中停泊著龐大的明軍艦隊,膽敢進行灘頭防御就是自尋死路在十二寸半、400㎜的戰列艦穿甲彈面前,即使是鋼筋混凝土建造的永備工事也像積木一樣脆弱。
與其白白的折損兵力,不如把明軍放進縱深,節節抵抗。
在缺乏戰略縱深的日本,如果不能殲敵于灘頭,一旦敵軍大部隊上岸那就必敗無疑。
不過,因為奮勇守土軍從一開始就確定這是一場注定失敗的戰爭,所以他們反倒毫無顧忌地放棄了在灘頭布置防線。
猝然,一團閃光迸發在海灘邊上,緊接著是第二團、第三團
幾秒鐘后,轟隆轟隆的爆炸聲才傳入還在海上航行的第三梯隊官兵們的耳中。
周長風下意識地皺眉,然后舉起了望遠鏡。
因為沙灘比內陸的土地要潮濕,爆炸并未激起太多的塵土,煙霧消散的很快,插在海灘上的陸戰隊三山波浪旗依舊在飄揚著。
根據他的經驗,那應該是中型迫擊炮發射的炮彈。
重工業寥寥無幾的日本人現在僅有來料加工的能力。東京炮兵工廠通過進口英國的炮管鋼,可以自造少量75㎜山炮。但因為成本過高,近些年他們只能側重于制造能完全自產的迫擊炮,仿制產品同樣也是世界各國都在用的法國布朗德81㎜迫擊炮。
挨了十幾發炮彈的灘頭部隊在短暫的混亂以后開始嘗試還擊,有人在炮擊下保持了最大限度的鎮定,眼尖的瞧見了敵軍迫擊炮發射時的煙霧和微弱火光。
倉促測距和協調之后,一營和二營所屬的八門80㎜迫擊炮便向那個大致方向開火還擊了。
在空中徘徊待命的兩架三七式戰斗機下降了高度,在灘頭部隊的頭頂一邊盤旋一邊左右晃動機翼,示意迫擊炮停止還擊,以免拋物線彈道與飛機航線重合而鬧出大笑話。
隨后,兩架戰機一前一后,向剛剛暴露的敵軍迫擊炮陣地俯沖掃射。
一串736㎜機槍彈在原野上激起了一團團塵土,投下的50㎏航彈轟然爆炸,毀滅了其中一個迫擊炮發射掩體。
當周長風從登陸艇踏上海灘的時候,一時間禁不住百感交集。
自己現在是以軍人的身份踏上了日本的土地,而東京城區可謂近在咫尺。
榮耀倒是談不上,只能說略微了卻了一些執念。
這個位面的日本完全擔不上作為對手的資格,確實如果完全摒棄前世的身份,他應該和其他萬千明軍將士們一樣內心毫無波瀾。
恐怕就算是把日月旗插在巴達維亞的時候也沒什么值得驕傲的,想讓大家的內心有所波動那至少也得把日月旗插在堪培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