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傷而死和病重而死感覺差別很大,打仗時也沒余心多想。”
“也是。”
抗生素實在是人類歷史上最為重要的創物之一,以之為代表的抗生素讓人類平均壽命暴增了十多歲,人類終于可以不用顧慮被一些不起眼的小傷小病最終奪去性命了。
青霉素的發現故事廣為人知,除去英倫三島的氣候特征的緣故,弗萊明本人的性格和經歷也起到了很大作用,這使得他留意到了自己的無心之失培養皿出現的綠色霉菌殺死了周圍的金黃色葡萄球菌。
隨后弗萊明公布了他的發現,并在英國病理學雜志上發表了名為關于青霉素潛在療效的實驗性發現的論文。
然而弗萊明本人只是醫學博士,他與他的助手們一直無法找到大規模培養、提純青霉素的方法;同時在小鼠實驗中,青霉素殺死了小鼠腸道的無害菌落致使死亡,種種原因致使弗萊明中止了對青霉素的研究。
接下來時至今日,這項發現也尚未引起人們的重視,某種原因是這幾年磺胺類抗菌藥的飛速發展吸取了絕大多數相關行業從事者的注意力和熱情。
歷史上直至大戰爆發前夕,來自牛津大學的霍華德弗洛里和恩斯特查因才在無意間發現了弗萊明十年發表前的論文,被勾起了興致的二人決定一起研究這所謂的青霉素的特性。
他們很快就驗證了青霉素的驚人特性,然后著手解決費萊明無法克服的萃取與提純問題。他們以很低的薪資招募了許多女孩子,在浴缸、便盆、牛奶攪拌器、空罐頭、燒杯等奇奇怪怪的器皿中培養青霉菌。
更重要的是,生物化學家諾曼希特利利用一套逆流系統成功做到了從濾液中提取青霉素,終于讓人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這一系列流程真的就難如登天嗎那倒不至于,更大的原因在于這幾位醫學家能調用的資源和能量有限,同時因為大戰的緣故,英國政府毫無余暇。
現在的問題在于,周長風不知道大明有沒有人在從事著相仿的工作。
大明如此之大,高等院校大幾百所、醫院和診所無數,說不定就有人恰好讀到了弗萊明的論文,然后在嘗試著驗證、解決相應的問題。
而且如今也沒有網絡和大數據,想找人如同大海撈針。
自己主動提議未嘗不可,但那未免有些引人詫異你一個丘八,怎么還懂生物醫學呢
提出前瞻性的武器裝備倒是合情合理,可生物醫學的跨度還是太大了,這也不是能通過“偶爾自學”能糊弄過去的。
“報,東西都備好了,長官咱們現在動身么”
“好,走。”
雖說在啟程時預估要到五、六月份才能歸國,但實際情況比大家的意料都要順利。
第二軍大概還會繼續駐扎一段時間,然后有其它部隊前來接替。
所以前天周長風試著申請了歸國休假,并沒有懸念的得到了批準,現在可以名正言順地脫離部隊回京城休假五日。
許多軍官喜歡在出行時乘坐戰斗機或轟炸機,前者快、后者安全。
周長風同樣如此,不過目前空軍的幾個戰斗機隊和轟炸機隊都沒有轉場任務,所以他只能搭乘一架滿載航空郵件的運輸機。
今天傍晚時分的云層很高,飛機在大約四千米的巡航高度平穩飛行,跨越了大明海、也就是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