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第三〇九章狗斗還是bz螳螂與黃雀
三六式戰斗機現如今占據了大明空軍戰斗機單位的半壁江山,它是一型由昌揚飛機公司出品的下單翼、全金屬機身的中型戰斗機。
這個年代的空戰理論仍在探索之中,明軍亦不例外。
“近距離纏斗”的傳統戰術還是“俯沖拉起”能量戰術空軍中的兩派各執己見,誰也不能說服對方。
戰術決定兵器,后者的好壞與否實際上主要依賴于是否與前者契合。
至昌三十四年發布招標文件時,即便兩派爭執不休,但保守派之中有人位居高位,故而空軍最終向各大官營和民營飛機公司發布的技術指標依舊側重于傳統纏斗戰術。
當時空軍要求其達到“4分鐘內爬升至3000高度,同時在此高度的平飛速度不低于450㎞h”的性能,同時“盡可能的便于維護”。
三六式戰斗機的原型機為了達到這樣的技術指標而舍棄了一定的防護能力,僅在飛行員座椅背后有一塊4㎜表面硬化裝甲鋼板作為防護,也沒有應用自封油箱。
量產的甲型基本與原型機一致,飛行員們對其靈活的操縱性能贊不絕口,評價駕駛它時是一種美妙的享受,機靈無比,從心所欲。
但相應的,也有不少“慫”的飛行員表示憂慮,認為其防護能力過于薄弱,甚至還不如老式的雙翼機座椅背后和兩側均有4㎜鋼板。
“幸運”的是,之后,派往西班牙的軍事考察隊所總結的報告成為了空軍中的革新派的有力論據。
在一番博弈和辯駁取勝以后,包括編隊戰術在內的一系列調整隨之展開原先的三機編隊縮減為更加靈活的雙機編隊、加強能量戰術的訓練等等。
指導思想有革新,武器裝備自然也得隨之轉變。
于是,在初始設計上就側重于纏斗性能的三六式戰斗機似乎剛誕生沒多久就要被淘汰了
昌揚飛機公司自然不樂意他們正準備空軍繼續向他們下訂單,于是早早的就改組生產線來擴充產能,如果就這樣被舍棄,那豈不是虧大了
因此,昌揚公司又是講道理又是托關系又是打包票,聲稱在三六式戰斗機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一樣可以滿足新的技術指標。
千方百計之后,他們總算勉強讓大明空軍回心轉意。
三六式戰斗機乙型在今年年初粉墨登場,設計團隊對內外都進行了相當程度的改進,顯著增加了整機結構強度,并應用了更多的新技術改用三葉金屬可變距螺旋槳、收放式起落架、反射式瞄具、一級二速機械增壓器。
同時,飛行員座椅后面改用6㎜表面硬化裝甲鋼板,兩側加裝4㎜鋼板。
引擎改用雕四式950匹馬力九缸風冷星形發動機,因此即使重量增加不少,但4000高度時最大平飛速度仍可達480㎞h。
就綜合性能來說,中途大改的三六式戰斗機乙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比另起灶爐、重新設計的戰斗機更好。
不過,考慮到產量和成本,空軍最后也欣然接受了它。
否則,新飛機首飛到定型再到量產,恐怕都得等到后年了,然而時間不等人。
倒也算得益于此,短短半年工夫,昌揚飛機公司交付的三六式乙型就已經讓好幾個支隊完成了部分換裝。
駐防撫遠州、護衛北疆領空的第十一驅逐機支隊就是其中之一。
“再提醒一回,萬不能沉不住氣保持隊形,幺幺四拐,說你呢,拉近邊距”領隊的少校大聲說道。
編號為1147的戰斗機趕忙微動尾翼,稍稍偏航緊貼編隊。
而駕駛它的也不是別人,正是歸隊不久的趙緒武。